東南亞過端午 吃粽風俗大不同

基市綜發處長林麗蟬在市府網路廣播節目中,分享東南亞各國的端午節不同文化。(記者張上耕翻攝)
基市綜發處長林麗蟬在市府網路廣播節目中,分享東南亞各國的端午節不同文化。(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邀市府綜發處長林麗蟬,同時兼具柬埔寨華僑的身分,熟稔東南亞各國文化,是中華民國第一位當選立法委員的新住民。端午時節林麗蟬處長分享東南亞國家的端午習俗,讓聽眾認識到世界各地不同的端午習俗,對東南亞文化有更多的認識。

林麗蟬表示,端午節的習俗大部分是因戰亂而遷徙到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傳入,原本端午節習俗融合東南亞的在地文化後,產生有別於中國的風貌。如同台灣有南北粽之爭一樣,東南亞的粽子也因各地域的差異而產生變化。例如越南北部的粽子多為長方形,裡面包的是綠豆和豬肉,可以切成三到五塊來食用。另外,屬於伊斯蘭國家的印尼,並不是在端午節食用粽子,而是在開齋節食用,開齋節相當於伊斯蘭國家的新年,體現出東南亞的習俗各異,但粽子也都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飲食文化。

林麗蟬指出,台灣的新住民有很多習俗文化,值得台灣學習,例如家鄉柬埔寨有如同台灣拜拜的習俗,會利用結餘的錢,購買物資捐贈給廟宇來累積功德,如此一來可以減少金紙的使用;另外,印尼新住民慶祝的開齋節,除慶祝新年之外,也是和身邊親友和自己和解的機會,對台灣人來說也是值得學習的文化,也是台灣多元族群兼容並蓄的展現。

主持人余治明表示,端午節是華人社會相當重視的節日,在這天經常可以聞到粽香、看到香包、艾草等傳統習俗,隨著文化的擴散與影響力,端午節在東亞國家有各種不同的風貌與慶祝方式。而新住民的加入,也為台灣的社會,帶來多元的樣貌,趁著端午節,不妨可以體驗不同國家慶祝端午節的習俗,了解不同的文化,更能讓不同族群有更多的了解,打造互相尊重與理解的多元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