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數媒系踏查部落 光雕投影再現口傳歷史

臺東大學數媒系大三師生這學期深入踏查金峰鄉嘉蘭部落,擷取文化素材,首次運用光雕投影的方式再現口傳歷史。
臺東大學數媒系大三師生這學期深入踏查金峰鄉嘉蘭部落,擷取文化素材,首次運用光雕投影的方式再現口傳歷史。
展場入口處運用3D顯影技術模擬祈福中的長老。
展場入口處運用3D顯影技術模擬祈福中的長老。
光雕投影作品「吻珠」,經由擬人化的虛構故事,娓娓道出不同花紋的陶珠個別乘載的意涵。
光雕投影作品「吻珠」,經由擬人化的虛構故事,娓娓道出不同花紋的陶珠個別乘載的意涵。
學生運用光雕技術再現部落口傳歷史,包括紅眼巴里、壺生傳說、百步蛇與百合花、陶珠和涼亭屋頂等。
學生運用光雕技術再現部落口傳歷史,包括紅眼巴里、壺生傳說、百步蛇與百合花、陶珠和涼亭屋頂等。
學生運用光雕技術再現部落口傳歷史,包括紅眼巴里、壺生傳說、百步蛇與百合花、陶珠和涼亭屋頂等。
學生運用光雕技術再現部落口傳歷史,包括紅眼巴里、壺生傳說、百步蛇與百合花、陶珠和涼亭屋頂等。

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系透過USR計畫連結在地需求,大三師生這學期深入踏查金峰鄉嘉蘭部落,擷取文化素材,首次運用光雕投影的方式再現口傳歷史,共6件作品即日起在師範學院「創思行」展出,希望能讓觀展者共同沉浸部落氛圍。

嘉蘭村有著多霧、多樹林的意象,透過投影技術,學生將體會到的在地文化「顯像」,幽暗的展場中處處可見巧思,入口處懸浮在空中活靈活現的頭像,即是運用3D顯影技術模擬祈福中的長老,腳下發出微光的百步蛇為觀展者指引方向,一旁垂掛著的浮空布幕更營造出樹影搖曳的沉浸感。

數媒系老師蔡韋德以元宇宙概念進行策展,展場中共有6件牛奶紙投影裝置,學生運用光雕技術再現排灣、魯凱族的口傳歷史,包括紅眼巴里、壺生傳說、百步蛇與百合花、陶珠和涼亭屋頂等,其中如作品「吻珠」,經由擬人化的虛構故事,娓娓道出不同花紋的陶珠個別乘載的意涵。

張著大嘴的百步蛇口中含著陶珠,經由光雕投影,從象徵思念的淚痕之珠,漸變成象徵堅貞愛情的彩虹之珠,學生郭冠妤說,透過光雕技術,使陶珠的花紋不斷變換,藉此帶出陶珠內心的轉變,最後以美麗之珠收尾,象徵無可取代的美,也串聯起陶珠與百步蛇之間無可取代的愛情故事。

她說,首次製作光雕投影裝置,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步了解製作流程,不斷嘗試,從視覺設計、程式設計到製作模型,團隊分工合作,耗時2、3個月才完成作品,很新鮮也很有挑戰性,也學到許多新的技術與能力。

蔡韋德老師說,近年在許多大型表演活動中,經常運用到光雕投影這項新興技術,但鮮少用來展現原住民文化,希望經由課程,讓數媒系學生學習到光雕投影、生成藝術與浮空投影等技術,進一步與在地議題結合,協助行銷推廣部落文化特色。

系主任賀俊智表示,透過USR計畫,帶領學生走進部落,使產出的作品更具文化深度,此次實驗性的展出讓學生們小試身手,未來期待能夠呈現更多元、更大型的光雕藝術創作,並開創更多與在地連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