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女海洋教育跨域社群 教學相長拓展海洋視野

臺東女中「人與海的協奏曲」專題課程,透過風帆體驗、淨灘減塑、海洋文學、富山護魚區踏查及海洋永續飲食觀等5大單元扎根海洋教育。
臺東女中「人與海的協奏曲」專題課程,透過風帆體驗、淨灘減塑、海洋文學、富山護魚區踏查及海洋永續飲食觀等5大單元扎根海洋教育。
臺東女中「人與海的協奏曲」專題課程,透過風帆體驗、淨灘減塑、海洋文學、富山護魚區踏查及海洋永續飲食觀等5大單元扎根海洋教育。
臺東女中「人與海的協奏曲」專題課程,透過風帆體驗、淨灘減塑、海洋文學、富山護魚區踏查及海洋永續飲食觀等5大單元扎根海洋教育。
臺東女中「人與海的協奏曲」專題課程,透過風帆體驗、淨灘減塑、海洋文學、富山護魚區踏查及海洋永續飲食觀等5大單元扎根海洋教育。
臺東女中「人與海的協奏曲」專題課程,透過風帆體驗、淨灘減塑、海洋文學、富山護魚區踏查及海洋永續飲食觀等5大單元扎根海洋教育。

國立臺東女中「人與海的協奏曲」教學團隊扎根海洋教育,從106學年度校內社群開始發展多元選修課程,新課綱上路後,自110學年度逐步落實為高二社會組的跨領域專題課程,教師們在教學之餘,積極參與一系列增能研習,不斷精進海洋知能,教學相長,與學生一起認識生活周遭的海洋環境。

 

「人與海的協奏曲」課程包含5大單元,透過風帆、富山護魚區、海濱公園淨灘3項戶外教學活動,增加學生直視、接觸海洋的踏查體驗,並藉由聰明吃海鮮、海洋文學室內課程,培養學生永續的飲食觀,以及閱讀並書寫自身海洋經驗的能力,計有國文、公民、生物、歷史、地理科等不同領域教師協同授課。

 

公民科老師傅世韋表示,該校於104、106學年度,由國文科教師邱薳令主辦全國海洋文學營,開啟由國文科教師規劃、帶領海洋營隊課程的契機,社群起初以國文科及少數社會領域教師為主,在多場校內外研習及教師共備中逐步發展課程,「不是按照老師的學科專業湊在一個時段上課,是真正的跨領域課程。」

 

「一邊教學也要一邊增能!」從風帆、立槳、獨木舟乃至遠赴外縣市學習造舟,也到清水斷崖露營、凌晨3點參觀漁市拍賣,為了充實海洋教育知能,社群教師們積極參與一系列增能研習,國文科老師蔣曼蓉說,「教學相長吧,倒不是我們帶給學生甚麼,而是一起去完成些甚麼,或者是一起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

 

課程實行至今,學生在專題成果上表現豐碩,包括利用電子書、MV、微電影、微紀錄片等不同媒材,以臺東在地海岸、海事為主題,紀錄、整理、採訪、討論,或透過實際行動表達對海洋議題的認識與關懷。

 

111年起經海洋教育基地學校計畫挹注,東女成立風帆社團,由社群老師帶領,與鄰校合作推廣海洋體驗課程,去年暑假也和英文科合作,辦理東海岸雙語體驗營,以成功鎮為中心展開海域、漁港、潮間帶2日踏查活動,未來也將持續擴大實地踏查範圍,帶領學生深入探索臺東的漁港及海岸線,拓展海洋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