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島汙水淨化 提升環礁生態環境

東沙島常駐人員現約200人,但島上汙水處理設施不足,高雄市政府爭取前瞻計畫補助辦理東沙島汙水建設,工程已於2019年8月動工,工程物料由海運444公里送達,預計今年6月可完工,將島上生活汙水再淨化,並讓珍貴水資源再利用,提升環礁生態環境。

東沙環礁矗立在南海,行政區畫分更早在1990年由高雄市代管,為旗津區的一部分,距離本島有240浬、換算約444公里,地形完整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及島嶼等特殊自然地形,海域生態系統有如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由繽紛珊瑚群聚建構複雜的海洋棲地。

生活在其中有獨特的珊瑚礁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而大洋中生物鏈最頂端的檸檬鯊更是不時造訪,構成完整的海洋生態系統,東沙環礁在2007年成為全國第一座海洋國家公園。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表示,目前東沙島上約有30棟設施或建築物,常駐人員包含駐軍及少許海洋國家管理處研究人員約200人,而平時的汙水僅管理站採用高級處理供回收再利用,其餘都是採簡易處理,即類似化糞池方式,排放滲入土壤中或流入海域,影響島內居民生活環境,更造成環礁生態汙染。

水利局指出,即使從台灣本島海運過去東沙島需耗費整整1天,但為解決高市旗津區中興里東沙住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汙水問題,營建署及高雄市政府遠赴東沙島勘查島內相關建築物及其汙水處理設施,研商改善對策。

水利局強調,由於東沙島居民每日排放汙水量、即日常生活用水約150噸至180噸,這些汙水排放難免影響生態環境,因此規畫東沙島各建築物汙水予以收集,並採高級處理作為回收再利用供澆灌或洗車使用,一併改善島內水源欠缺問題,完工後不僅解決東沙島汙水處理問題,更可提升環礁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