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演員】演員怎會想永遠只想當配角? 劉亮佐33年心血「全交給年輕人」:不是回饋,而是心疼

記者簡子喬/專訪

因為喜歡表演,一做就是33年,劉亮佐詼諧又收放自如的演技,觀眾肯定不陌生,以《名揚四海》獲得金鐘戲劇節目編劇獎,也入圍過金鐘最佳男配角。縱橫藝文界,既是演員,同時也跨足主持、廣播、戲劇脫口秀舞台劇⋯等的編導,腦中的點子總是源源不絕。

14位最佳配角掙扎過、困惑過⋯最終成就了整部戲 我們稱之為「如同松露般存在的演員」

►►►更多《松露演員》專題故事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在許多人心中,他是實力派最佳綠葉的代名詞,不過,劉亮佐坦言自己也因為『綠葉』一詞感到過心酸,曾接過製作人的來電邀約:「我們真的很需要你們這些很會表演的綠葉,來參與讓戲劇更有質感,也能讓年輕人可以被影響。」雖說演技上被認可,是值得開心的事,但心中也不免冒出一股心聲:「那我們的自身價值呢?我們只能是綠葉、不是紅花嗎?當演員你一定不會永遠想當配角啊。」

劉亮佐也明白,在33年來、擔綱主演的戲較少,在清楚被定義為最佳綠葉後,拿捏起了『位置』的重要性,在不譁眾取寵的狀態下,卻讓觀眾留下清晰的印象,把自己放在『可用、好用的位置上』。更何況,綠葉的演出一點也不容易:「尤其是舞台劇,太多時間你站在場上,卻是沒有事情做的。這時候你要打開耳朵、感覺一切,知道要做些什麼動作,是可以被看見、卻又不影響戲劇的,飽滿地站在舞台上。」儘管並非要角,但曾在觀眾眼中留下振奮的笑容或淚水,也算是成就了一件事情。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然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劉亮佐卻對演員『資歷與知名度、市場價值不成正比成長』感到困惑,加上演員工作的不確定性高,輝煌時期可以半年狂接5部戲,卻也可能一瞬間半個工作都沒找上門。躊躇了許久,他決心在10年前做出轉變,唸了EMBA、大量減少接戲,投身於劇本創作、編導、製作等幕後工作,一方面能不再因為對演戲的期望感到忐忑不安,一方面也能將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從藝大開始腦子就沒停下來過,有了取捨的覺悟,就會把那些想做、但還沒實踐的目標從腦中拿出來付諸實行。」現在的劉亮佐,致力於藝文產業的推廣和教育,也對接兩岸的劇本創作市場,試圖以自身的力量,帶給年輕世代的藝文工作者,更多展露頭角的機會。無論角色是演員、編導、製作人,在戲劇領域,劉亮佐眼神中總閃著100%的光芒,就算辛苦,仍感覺快樂。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如今,劉亮佐年僅17歲的兒子劉子銓,也承襲他的腳步走向演藝圈,有時,他會和兒子聊到成就感:「努力雖然不一定會有成就感,但如果靠運氣得到的很虛無;不一定努力就會有正向回報,也有可能失敗,但只要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成就感會產生極大的效應,支持你長久的繼續走在這條路上。」同時,永保正確的價值觀。

一名演員的成功,並非一己之力,背後伴隨的數十、上百名工作團隊,同樣功不可沒。劉亮佐坦言,做演員當然虛榮,因為他們有著和一般人不同的對待,但人爬得越高,越該懂得感謝身邊的人:「我都跟我兒子說,一進工作環境就要打招呼,離開要和所有人說謝謝,也要跟自己的角色好好說再見,因為他們給你的太多了。」當價值觀屹立不搖了,除了得到成就感外,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敬重。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劉亮佐笑說,自己就像肥料爸爸,將吸取了數十年的養分、適度地提供給兒子,同時也為前仆後繼來到藝文產業的新鮮人,更好的康莊大道:「我不能說是在回饋,而是心疼。他們總該要有個可以期待的未來,如果沒有可以發揮的平台,那這些努力為的是什麼?我們又怎能期待更精彩的劇本、演員、作品在未來再出現?」加上兒子早早就已確認人生志向,為人父的擔心之餘,也認為自己有義務,突破重重關卡。

對台灣的藝文產業,劉亮佐依舊抱持著希望,也沒有認為市場萎縮:「什麼叫萎縮?而是對作品的企圖心在哪裡。」雖說能獨立製作戲劇的電視台變少,但拜網路平台所賜,無遠弗屆的資訊傳遞,讓戲劇作品不再受地域侷限、推向更廣大的市場,「台灣其實近幾年越來越好,突破5、6千萬票房的台灣電影也不算少,年輕人才也如雨後春筍冒出來…」更加壯大、成熟的體制,就像從雲層穿出的陽光,溫暖、耀眼、未來可期。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
劉亮佐。(圖/非凡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