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推擠.海溝活躍 台.日規模5以上地震頻傳

0403花蓮地震後,累計超過1500起餘震,還曾發生過兩起規模六的餘震,引發人心慌慌。氣象署表示,強震後續的應力調整,需要半年時間左右。不少人擔心,還有可能再次發生大地震。對此,學者表示,現在要關注沉寂已久的隱沒板塊,因為,海溝型地震是以百年為周期,距離上一次發生規模八以上的地震是在1920年,再上一次是1815年。通常上半世紀是活躍期,下半世紀相對平靜,預估,未來五到十年,台灣很有可能會出現規模8以上的海溝型地震。

一瞬間天搖地動,房屋龜裂傾斜,近幾年地震頻頻,尤其四月三號,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專家直言,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主任 陳卉瑄:「只要是規模夠大的主震完之後,我們本來就會預期,有好幾個月的地震的活躍期,我們要擔心的應該是,這個地震的活躍期結束完,其實有沒有其他鄰近的斷層系統,它又持續地被觸發 。」

地底下錯綜複雜的斷層,都有各自的活動間隔,就像冬眠的動物,一段時間就會甦醒,釋放能量。

中央大學地質所退休教授 李錫堤:「你如果把一個地區 全台灣,你畫個圈圈 半徑100公里,放在任何一個地方 你去統計,它那個地震發生的過程 是隨機的。」

台師大地球科學系主任 陳卉瑄:「它其實是沒有周期性的,但是它有活躍期 因為每一次發生,都會有很多的餘震活動。」

雖然斷層活動,無周期可言,但學者表示,若以板塊運動來看,會發現台灣斷層的錯動時間,受控於隱沒板塊。

中央大學地質所退休教授 李錫堤:「台灣鄰近地區,最大的一條斷層就是隱沒帶,它的活動主控了,這個地方的地震活動,通常海溝型地震來之前,陸地上就開始會有,中小規模地震發生。」

下LOGO以百年為基準,攤開時間軸來看,從1800年開始,1811、1815,接連發生兩起海溝型地震,到了1909、1920,間隔了近百年,隱沒板塊再次錯動。端看海溝型地震發生前後的四、五十年,台灣地震活躍。陸續發生好幾起中、小規模地震。包含1906梅山地震,以及1999年,南投集集九二一,都帶來極大傷害。

中央大學地質所退休教授 李錫堤:「海溝 大概每90年,到150年錯動過一次,海溝地震發生的前後,就是它的地震活躍期間 。」

距離上次的海溝型地震,間隔超過百年,專家預估,未來五到十年,要留意隱沒板塊錯動。

中央大學地質所退休教授 李錫堤:「台灣這段(琉球)海溝,比較平直的這段有多長,差不多300公里,這樣長的斷層 一發生了地震,大概就是規模8.0,8.0到8.5之間。」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愛要說出口!陳萬春的悄悄話
迎接歡喜吉祥月 孝親同樂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