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林家花園/袁頌安

袁頌安

台澎金馬地區以漢人為主體,大多數是由閩南地區移民來的。移民來的漢人,又以 陳、林、黃、鄭四姓為多,所以台灣素有「陳林半天下 黃鄭排滿街」的説法。新北市板橋林家,就是台灣林氏的代表,他們家的「林家花園」,更是名聞遐邇。林家花園,始建於清光緒14年 (公元1888年),至光緒19年 (公元1893年) 是台灣僅存最完整的我國園林建築。我是聞名已久,早想參觀遊覽,無奈「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遲遲未能成行。

內子詹秀蘭是新竹寶山國小第16屆的畢業生,非常難得他們這些位寶山國小的同窗,多年來每年都有三、四次的大聚會,實在少見。我們一般的同學會,大多是大學或是中學的同學聚會,六、七十年後小學的同學還能這樣地經常聚會,真的不多見。他們感情深厚,每次聚會,大家多帶上禮物分享,或是自家烹製的拿手糕點,或是家中山林田園生產的水果、菜蔬相互贈送,有如市集,又是一大奇觀,秀蘭笑說開過小學同學會,可以一二個禮拜不用買菜。更難得的是他們聚會動輒二、三十人參加,疫情前還有過六、七十人的歡聚,實在溫馨熱鬧。我這個附隨眷屬,偶爾也參加湊趣助興。新冠疫情肆虐三年餘,今年疫情趨緩,於是「寶16同學會」發出:2023-4-14板橋林家花園參觀聚會。林家花園嚮往已久,正好當天有空,受邀後欣然參加。

「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是台灣僅存最完整的中式園林建築,還是一座認識台灣歷史的傳統建築寶庫,所以現在已經定為國定古蹟。板橋林家先祖林應寅是福建漳州龍溪人氏,乾隆年間渡海來台。其子林平侯於乾隆47年前來省親探視,到了台灣後來在米行找了一份工作,更進一步自行創業,經營米、鹽生意,迅速累積了財富。40歲衣錦還鄉,還在清廷捐官,當上了柳州知府。嘉慶21年(公元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成為根落台灣的林家第一代。他的五個兒子,其中林國華、林國芳克紹箕裘,大展鴻圖,於咸豐三年建成三落大厝,就是現存的「林本源宅邸」。「本源」不是人名,是兩兄弟的商號:「本記」及「源記」。

大厝落成後,林氏又有了築園想法。園中「汲古書屋」和「方鑑齋」是園中最早完成部分,全園如今規模,到了光緒14年(公元1888年)在第三代林國華之子林維源主持下,全面規整修葺,參考蘇州的「留園」,到了光緒19年(公元1893年)落成,才有了如今的「觀稼樓」「榕蔭大池」「定靜堂」「月波水榭」「香玉簃」「橫虹臥月」「來青閣」「汲古書屋」「方鑑齋」⋯ 諸景。

林家花園的掇山、理水、奇石、名木 ⋯ 詩意昂然,看點頗多,我也無法一一描述。林家是清朝台灣巨富,更是官宦人家。林維源(公元1840~1905年)協助台灣巡撫劉銘傳撫墾、清賦有功,光緒16年(公元1890年)晉封「太僕寺卿」,極盡榮耀。他們家真是往來無白丁,園內保存了不少名人的對聯,我很感興趣,把印象深刻的對聯,寫下供讀者欣賞:

1~「老屋三間足避風雨 黃花半畝與我週旋」
汲古書屋 林爾嘉聯

2~「我亦西湖同譜感深知已偶來梅鄔印鴻泥 君曾東海添籌全活多人上為萱堂延鶴算」
定靜堂大門 林之源聯

3~「通人大才天下之選 恪勤特立夙夜在公」
定靜堂 翁同龢聯

4~「興福為兄十分公道 干祿豈弟一片婆心」
定靜堂 陶良翰聯

5~「香茗代醪苦筍勝肉 字瘦題石詩寒道雲」
定靜堂 何紹基聯

秀蘭小學的同窗好友黃世凱、楊火妹兄嫂,為人誠摯慈祥。教育子女有方,人人成材,因此雙雙榮獲模範父親、模範母親之殊榮。孝順的子女趁爸媽的同學會,在我們參觀過林家花園後特假土城的「全國宴會館」設宴,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宴請二老的同學共同慶祝,我們大家欣然赴宴,同申祝賀,大家飽餐了一頓精美筵席,才紛紛道謝而歸。(照片袁頌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