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適地發展 建立協同共生關係

樹木生長從栽種到伐材,動輒二三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在這漫長的過程,許多林農荒廢林地違規使用,比如經營露營區,或者種植高經濟收益卻危害水土保持的品項。尋求生態與經濟共榮,林下經濟是一個目前正在進行的新方向,不過,台灣起步晚,直到2019年才正式開放,直至今日總共也才5種作物,想創造山林價值,還需要更積極加把勁。

林務局林產科科長 王芳:「像是過去的山葵或者是雪烏龍,這樣的情況會造成林地破壞。」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主任 傅昭憲:「你又不讓他種檳榔,又不讓他做其他的經濟作物,果樹,一定要叫他種樹,問題是可能20、30年都沒有收入,對於一個承租土地的林農來說,他會配合嗎?」

與其荒廢林地,超限利用,不如正面表列,林務局2019年鬆綁管制,得以經營森林副產物,段木香菇、木耳、台灣金線蓮、養蜂,以及台灣山茶,又稱為林下經濟。

林務局林產科科長 王芳:「不破壞森林環境下,可維持森林功能樣貌,林業用地或國土保安林範圍,森林冠層下面,從事森林副產物的行為。」

林地承租蜂農 王智聰:「一開始林務局規定是不得養蜂,所以必須要做實驗,由林試所來做實驗,有個數據才提供給林務局,他才能夠跟社會大眾說,林下確實可以養蜂。」

開放以來,全台只有20、30件申請案,林下經濟口號喊得響亮,但卻雷聲大雨點小,僅僅創造2千萬效益,開放品項不接地氣,林農也不願冒進。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主任 傅昭憲:「一定要是台灣原生種,另一個一定要是陰性樹種,它在林下可以長得好。」

台灣咖啡市場1年800億,林農躍躍欲試,不過,想在台灣山林寫下咖啡傳奇,恐怕沒那麼容易。

林試所聘用助理研究員 黃志堅:「(咖啡)裡面會有蠹蟲,因為牠生長周期很短,因為牠都躲在裡面,灑藥也噴不到裡面,所以這可能是未來要克服的一個難題。」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執行長 蔡智豪:「在我們的國有林地裡面會有野生動物,我們以人的角度來講,為了保護我們的收成,可能會加上一些人為的一些設施,做到最後,我們的林班地會不會變成香菇寮,就不曉得。」

林地承租蜂農 王智聰:「建議主管機關把法源根據弄得扎實一點,會讓林下經濟這一塊的產品,是一個新興產業,也是未來能夠吸引青年返鄉的一個很好的誘因。」

文字撰稿 李雅萍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鋒面盤據 雨勢持續至周末
志工早會:匯愛造福 擁抱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