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接任交通部長危機、難題不斷,「很多人訝異我能撐這麼久」

文/張家豪、胡宥心、郭宏治

「很多人對我能夠做到今天,也是覺得滿驚訝的啦!」

交通部長林佳龍接受《新新聞》專訪,以此總結接下部長近九個月的感受,就像為自己爭了一口氣。他細數到任後,一手要危機處理──從華航、長榮大罷工,到來台陸客大減;另一手還要拆解結構問題──像是桃機三航廈難產、普悠瑪事件後為台鐵「轉骨」,以及計程車與Uber的競合問題等,林佳龍自認都已穩妥應對。

林佳龍強調,華航確實包袱較重,需要時間調整體質。攝影/郭晉瑋
林佳龍強調,華航確實包袱較重,需要時間調整體質。攝影/郭晉瑋

談陸客減少,治標治本各三支箭

林佳龍強調,很多人說他對交通外行,但事實上他並非從零開始,他當過國安會諮詢委員,經歷小三通談判,累計緊急應變經驗;新聞局長任上,也接觸過電信頻譜及國際宣傳等交通相關業務;台中市長任內,也接觸過各式地方交通議題,都有助解決交通部長任內遇到的難題。

因應陸客進一步減少,觀光局推出注資三十六億元的「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獎勵計畫」,政院也協調其他部會加碼十餘億元推出擴大內需計畫,包括發放兩百元夜市消費抵用券。外界質疑補助不能長久,對此,林佳龍強調會「標本兼治」,並各自準備了「三支箭」。

「業者在投資轉型升級時遇到困難,政府更不能雨天收傘。」林佳龍指出,治標除了補助出遊,第二箭是他主導跨部會協調,提供觀光業者百億元融資貸款;還有一箭是觀光局提供國際觀光客來台優惠並加強宣傳。未來林佳龍還希望行政院協調各部會及地方對業者降地價稅跟房屋稅。

談觀光立國,推觀光局升格觀光署

林佳龍針對治本的第一支箭為年底前要制定《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從策略上重新定位台灣未來十年的觀光特色、建立品牌,並改善國旅,加強慢活體驗。為此,就必須相應地投資基礎建設,增加食、宿、遊、購、行的吸引力,以提升觀光品質。「二○三○年要達到兩千萬人次來台旅遊。」林佳龍提出他的目標。

第二支箭是爭取匹配的資源挹注,交通部將力拚在立院新會期,通過觀光局升格為「觀光署」的組織法,解決觀光局人力及預算都不足的問題,「十三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預算就超過觀光局預算的一半,如何能加強國際行銷?駐外推廣觀光的人力也缺少員額。」林佳龍表示,第三支箭則是舉辦全國觀光會議,廣納各界意見。

「我提出『觀光主流化』,觀光立國就要各部會一起拚,不能各自為政,才能變成有機體。」林佳龍解釋,比如國發會推出「地方創生元年」、農村再造、農特產行銷,這都和觀光旅遊相關;旅遊可跟在地文化、生態、宗教民俗節慶結合,「像是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一年兩億多元預算,很多下鄉演出,可連結觀光。」

對於再次面臨陸客銳減,林佳龍表示,降低依賴陸客對台灣是好事。他也向包括「一條龍」在內的旅遊業者喊話,做生意高利潤就有高風險,交通部還是會幫忙,但不能把風險都轉嫁到政府,應盡早轉型,「不是西進、南進,是自己要上進!」

航空業今年兩度發生大罷工,林佳龍接連拆彈;同時國安私菸案,讓各界熱議華航應改革,交通部身為華航最大股東自是責無旁貸。

談改革華航,高層排除政治任命

林佳龍分享,他一上任就成立專責小組,密切關注華航機師罷工發展,他的策略就是讓工會的訴求聚焦在公共利益,所以除了引導勞資談判著重疲勞航班,也果斷答應工會要求談判直播,公開讓社會檢視機師訴求是否與公益相關,「工會訴求才能往中間移動,求得平衡。」最終得以讓罷工落幕,兼顧公益並改善飛安。

問及前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去職是否與此相關,林佳龍表示不能說是有關,「這是累積很久的問題。」他說,何煖軒很優秀,但他也吃過虧,因為何跟工會交涉一開始就全讓,導致何壓力很大,可是工會又不一定能體諒他,所以他轉為立場強硬,「這個時候你個人的情況是一回事,還是要有辦法解決問題。」

「長榮資方認為工會受外力影響,並從長期勞資關係考量,所以踩得很硬。」林佳龍說,處理長榮空服員罷工,他運用行政手段,直接強調如果航空公司不能自己解決勞資紛爭,持續傷害乘客及公共利益,「當然也會影響民航局對航空公司的評比,以及航權分配,大家就知道不能夠再拖下去了。」

「華航協助外交工作值得肯定,但確實包袱較重,很多各方的人進去。不像長榮較有彈性跟效率,這需要時間調整體質。」談到改革華航,林佳龍強調,攸關於讓員工有更好的升遷誘因機制應持續精進,高層人事要尊重專業,「不太可能政治任命。」他說,現階段則是為了解決過去累積的問題,需先借助有經驗的人,未來會更重視人才流動,讓新一代有機會,是改善體質的關鍵。

談Uber,與計程車非零和

總統蔡英文月初跟林佳龍連袂出席計程車業者主辦的計程車產業升級記者會,允諾擴大計程車汰舊換新補助。隔日林佳龍再拍板多元化計程車新增「預告車資」,也可不裝計費表,被視為計程車的重大改革,有利Uber與多元化計程車合作。

林佳龍表示,計程車問題很複雜,「我把它當成聯立方程式來解,為兼顧各方利益及平衡,我用三角形理論設計改革,維持競爭秩序。」他解釋,其中「乘客至上」置於三角形頂點,代表任何計程車跟Uber的競合關係,都應提供乘客更高品質的服務。

頂點的支撐包括提升計程車業競爭力,具體做法如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也同時鬆綁計程車預告車資。「今天就算沒有Uber,計程車也要面對其他資訊平台的考驗,本就應該多元發展。」林佳龍指出,會盡量輔導原Uber司機及車輛「人合法、車合法」,交通部瞭解司機轉換至計程車業需考照、車輛轉貸等需要時間,這是技術問題,可給予適當緩衝期。林佳龍強調,現階段計程車跟Uber已非零和。另外,交通部也會協助原與Uber合作的租賃車業建立專屬資訊平台,擴大市場。

更多新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