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淳》從字詞誤用中看政壇亂象

林保淳》從字詞誤用中看政壇亂象
林保淳》從字詞誤用中看政壇亂象

【愛傳媒林保淳專欄】杜正勝當教育部長時,曾發生有過有關「罄竹難書」與「三隻小豬」的文意問題。

當時陳水扁總統在位時,在表揚義工時,以「罄竹難書」來誇贊義工的「貢獻」,與現今多歸於形容負面罪狀的用法大異其趣,因此就引惹譏訕,鬧吵了好些時日。杜正勝在立法接受質詢時,從字面上去為陳水扁辯護,認為並無不妥,更引起譁然,有人群起而攻杜正勝,認為杜正勝是「曲意逢迎」,有失學者及教育部長的風範。

杜正勝是學者從政,是著名的周代研究專家,當然不可能沒讀過《呂氏春秋》,但顯然他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更超越了周代的局限。事實上,他的解釋是完全正確的,「罄是用盡,竹是竹片,『罄竹難書』用現代白話文來說就是『事情多到連紙張都寫不完』」,既然如此,陳水扁如此形容,也未必不可,更何況,去查查《四庫全書》,古人也不乏將「罄竹難書」用以形容良善的事例。

成語的語意,往往隨時代的流變而有所不同,而作者文心各異,或正用、或反用,皆無所不可,其實只應該觀其大義,不必吹毛求庛,「以辭害意」。

杜正勝當然不免有迴護陳水扁之心,其實以他的學者立場,只要多增多一句,「現在用法多數用於負面,約定俗成,陳總統可能一時不察,未能善用」,其實就足以阻擋後來排山倒海的譏彈了。

大家都知道,陳水扁並不是國文教師,也不是文學家,偶爾錯用成語,又當得了怎麼一回事?但卻招惹了連篇累牘的攻詰,原因無他,就是綿裡藏針、指桑罵槐,欲徹底貶低對方。

教育部的成語詞典中收入了「三隻小豬」這一詞作為「成語」,也在當時引發譏訕,而主要的關鍵,並不在於「三隻小豬」是否可當成語的問題,而是對方意欲藉此貶低杜正勝而已。「三隻小豬」當然不能算是成語,但是,編纂詞典,是教育部敦聘了學者集體編纂的,所收容或有誤,該負責的是這些專家學者,教育部長諸事繁忙,怎麼有可能去注意這些枝枝節節的小事?

但是,台灣政壇,習慣了「黨同伐異」,尤其喜歡抓語病,偶有一字一詞之差,就火力全開、鳴鼓而攻,項莊舞劍,其意在何處,明眼人是一望即知的。

因字詞被曲解,或是因文句被斷章而取,因而蒙冤含屈的政治人物,只要是登得上檯面的,無一倖免,而當事人欲辯還難,如柯文哲就因此被冠上「不尊重女權」、「不重視人文」等罪名,雖屢經澄清,還是有人不罷不休地在嘈嚷。

近日,蔡英文因一個紀念孔子誕辰所贈的圖框,用了「明德止善」四字,也同樣遭受到了許多攻擊,儘管此語與《大學》中「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典故有些許差異,但「止善」一語,當然是「臻於善」的意思,卻還是遭到學者引經據典、大張旗鼓的批判。

其實,「止善」的用法,也是古已有之的,從文意上看,也未嘗不能成立,許多學者卻刻意非硬生生的將「止」解說成「停止」,平心而論,這和清代的「文字獄」有什麼兩樣?蔡英文施政,容或有非常多值得批判的地方,但也無須對一字一詞之差,大加撻伐,甚至故意曲解吧?

更 重要的是,眾所周知,政治人物所題贈的文句、對聯,全部都是幕僚代撰代寫的,蔡英文的那手字,恐怕也不適合拿出來貽笑大方吧?說真的,蔡英文算是相當無辜的,批評的人才真的是「無矢放的」,反正只要有個箭靶在那,這枝箭是怎樣的箭,都可以不管,扔石頭、擲標槍、機槍掃射,都無不可施,重要的就是非將這標靶打壞、打爛不可。

台灣政壇,幾乎可以說是「理盲」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了,這種「惡性螺旋」,循環上升,台灣未來就將在這樣的相互攻詰中,沉淪墮落到無以挽救的可憐境地了。

政治人物儘管可能有熟諳文學的藝文人士參與,但大多數應該都是文學的門外漢,在用字遣詞上,也都難免會出錯,又何必斤斤計較、見樹而不見林呢?

是人,就難免出錯,出錯,只須一句簡單的道歉,往往就可以止紛息爭。但是,政治人物也有一個慣常的毛病,那就是「死不認錯」,非得硬抝強辯不可。前幾年,蔡英文因下屬提供的資訊錯誤,誤將「自自由由」寫成了「自自冉冉」,但是,不但蔡英文不肯認錯,說明原委,反而任由下屬,以及許多拍馬逢迎的蛋頭學者,卯足幹勁作迴護,甚至連教育部都有人出面,說要將「自自冉冉」正式收入成語典中。這就更令人啼笑皆非了。可我們的政壇,還真不缺這等人物呢!

政壇亂象,人人皆知,但因黨派、立場、好惡的不同,就千奇百怪都出現了,而毫無疑問地,有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當了幫兇,助長了這樣的歪風。究竟我們何時才能真正「理性」地去討論問題?

作者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