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專欄】宮廟信眾年輕化才有未來 宮廟轉型電商勢在必為

Unsplash示意圖
Unsplash示意圖

林克威/電商專家

前陣子被Discovery評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的大甲媽祖遶境剛結束,根據先前台中市文化局估算,以200萬人次、平均每人消費1500元為基準,大約締造新台幣30億元的商機,但最大宗的可不在此,「賣周邊商品」則能讓相關產業帶來50億的收入,要如何吸引眾人的目光,才是重點。

信徒老化,是所有宮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且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全台各式宮廟總數超過1萬5千家,密度比便利還高,年捐款的金額總計更超過1千億元,餅這麼大,宮廟要如何分得一杯羹,一定要與時俱進,就從成立專屬電商網站、再提供多元化服務開始,才能創造出新的機會:

一、拜拜數位化:

增加線上服務,可以讓信徒更有參與感。無論是祈福點燈、安太歲、神明的祝壽法會、祭改補運、中元普渡的超渡法會,或是例行法會祭祀活動(例如大年初一的賀正、正月初九拜天公、七夕拜月老、上元/中元/下元節祭拜,以及天赦日《玉皇大帝特赦開恩、消災解厄的日子。》祭拜),可以提供套裝的祭品,讓信徒購買;或是提供代為祭拜的服務(祭拜完將供品祭給信眾,或是統一代為捐贈給弱勢單位),都是便民及增加和信徒互動的好方法。

如果宮廟還有卜卦、推算流年及提供香客大樓住宿等服務的話,也可以增加線上預約的服務,不但方便控制人數,在時間管理上也更加便捷。

二、行銷多元化:

(一)數位遊戲化:

例如嘉義奉天宮結合XR延展實境技術,用手機掃描QRcode後,將傳統的「求子燈花」轉化成尋寶遊戲;而「虎爺丟元寶」的互動體驗活動,吸引外國人體驗線上求「元寶」。另外蘆州湧蓮寺,則是信眾們拿手機繞天公爐三圈,就可以領取「數位錢母」。

(二)神明Q版化:

「善用」廟內供奉的神明,可以用徵件比賽,增加信徒的參與感,然後製造成Q版的周邊商品,如金元寶、金葫蘆、結緣品等,或是與商家合作,以「聯名款」的方式在各大通路上架,除了增加能見度,也能有話題性。若是一開始沒有足夠的預算製造商品,也可以出一般的貼紙、刺繡貼,讓信眾可以貼在T恤、包包等隨身物品上,超有fu!

(三)多管道行銷:

成立FB、IG粉絲頁,定期更新,例如24節氣應該注意的身體保健,各尊神明的故事分享,或是舉辦活動前的提醒及活動當天的照片、影片分享,都可以拉近和信徒之間的距離。

(四)升級電子支付

以2021年的龍山寺為例,光是祈福燈的總數就超過7萬盞,以一盞燈基礎600元來計,現金流非常可觀,也相對需要保全人力的支援。若是開通了電子支付,對於現在不愛使用現金的年輕人,或是臨時身上沒帶太多現金的信徒來說,就可以利用電子支付來進行捐款及祈福點燈,除了便民,對宮廟來說,也減少保管現金的壓力。

每一個宮廟都有自己的歷史,只要願意從頭開始,好好下功夫去經營電商,都可以更貼近信眾的生活,願意創新,也能帶動地方的經濟和商機,宮廟才會有活力!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克威專欄】電商名人帶貨影響力才是重點 如何找對名人帶貨有方法

【林克威專欄】統一投資Yahoo 「亞洲流通生活平台」就想補全電商市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文責由作者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