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壽宇的白色世界 剎那即永恆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台灣極簡藝術宗師林壽宇2011年過世後,遺孀嚴筱良捐贈33組件作品予高雄市立美術館,包含林壽宇生前捐贈的4組件,高美館藏其作品共37組件,為目前公立美術機構典藏林壽宇作品最多者。高美館現策畫「剎那即永恆:2015林壽宇捐贈典藏展」展出72組件繪畫、裝置,除了高美館藏傾囊盡出,其餘借自畫廊和私人藏家。 「剎那即永恆」展出林壽宇1950年代抒情抽象繪畫、1970年代最著稱的白色系列繪畫,至1984年宣告封筆、改以幾何雕塑的裝置等,完整呈現林壽宇的創作脈絡。高美館館長謝佩霓呼籲,林壽宇1991年創作的三角鐵雕作《228紀念碑》原放在霧峰林家,「921地震林家花園修復,過程中作品不見了,希望外界提供線索。」 林壽宇1933生於台中霧峰林家宮保第,1949年赴香港,1952年從香港轉赴英國研修建築和繪畫。1958年起專職繪畫維生,1964獲選參展德國卡塞爾文件大展,為台灣藝術家第一人。 林壽宇早期繪畫源自中國山水潑墨概念,無具體形象,此後逐漸走向極簡風格,「白色系列」為代表作,將形、色純粹精鍊到極致,他引述老子「五色令人盲」的說法,米羅亦曾稱讚林壽宇:「他在白色的世界中,無人能及。」 「剎那即永恆」展出1958年大尺幅油畫《呼風喚雨》,他自己最喜愛的1958年油畫《黑森林》、《日月系列╱日蝕》等風格較甜美之作,1984年宣告封筆後運用工具、量尺創作的複合媒材裝置《封筆》等。 和林壽宇亦師亦友,藝術家莊普說,林壽宇朝極簡發展,是受到當時日本禪宗大師鈴木大拙學說在歐洲風行有關,「他的繪畫或裝置像在無重力狀態下,從任何角度都可觀看。」莊普說,林壽宇希望擁有自己的美術館,「而且希望蓋在沙漠中,他認為那裡是保存作品最好的地方,所以作品中很多三角形,像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