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如何看待北極星併購霖揚? 台灣生技業需要快速整併 再拼資本市場五年成長一倍

上周五,國內生技業有兩件重要大事,一是北極星藥業以20億元收購霖揚生技全部股權,二是全福生技臨床三期乾眼症新藥解盲失敗,兩個新聞都造成公司股價劇烈波動,北極星股價鎖住漲停,至於全福則大跌六成並停止交易,兩個案例的後續都值得進一步分析。

先談全福生技。新藥研發面對解盲攤牌,這是許多新藥開發業者經常要面對的考驗,此次全福生技研發的乾眼症新藥BRM421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宣布,主要療效指標未達統計學顯著差異,與經營團隊預期的結果差異很大。

不過,三期臨床結果未達顯著差異,不代表這個藥就完全沒機會了。全福生技也表示,BRM421眼滴劑具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後續待取得完整數據後,將進行細部分析,並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全部分析報告,未來開發計畫將依與法規單位溝通交流結果、國際授權狀況而定。

新藥研發面對多空攤牌,勝負乃兵家常事,也鼓勵全福經營團隊,能夠找到問題根源,尋找解套之道。

至於北極星藥業收購霖揚生技,則是國內生技資本市場近來一起重大併購,選在2023年年終宣布,此刻代表的意義,也值得深入分析。

北極星董事長陳鴻文是在21日法說會中宣布,將斥資20億元併購霖揚,並聘請霖揚創辦人徐展平為北極星集團執行長,當天集團最大股東陳賢哲也親臨現場加持。

這項收購案,不僅讓北極星除了原本擁有的癌症代謝療法新藥外,更跨入目前最被看好的多胜肽藥物,也就是俗稱的瘦瘦針(Semaglutide),在這兩個產品技術的結合下,成為未來北極星的營運雙引擎。

霖揚創辦人徐展平為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博士,在製藥業擁有三十多年經驗,曾創辦展旺生技公司,2015年又創辦霖揚生技,不過,儘管人才團隊、技術與市場等條件都具備,但由於缺乏強大股東與資金支持,公司發展過程相當辛苦,又遇到持續兩、三年的疫情,中斷了許多生意機會,有些同業例如博謙早已不支收攤,霖揚算是少數能夠撐下來的幸運兒。

對霖揚來說,北極星則是生技新藥行業中另外一種對比案例。北極星是在2006年由前執行長吳伯文創辦,但是產品開發不順利,2019年之後獲得陳賢哲及陳鴻文等電子業資金挹注,雖然積極實現代謝療法抗癌新藥ADI-PEG 20在癌症治療的價值,但成績還未展現,公司的現況是資金很多,但技術產品仍有不足。

因此,當北極星遇上霖揚,前者有錢,後者有技術及團隊,當然就一拍即合。這個收購案讓幾乎互補的雙方結合,最大受益者就是北極星,就像董座陳鴻文所說的,「買下霖揚對北極星來說很划算!」

而且,霖揚團隊花了三、四年時間成功開發出多胜肰藥物合成技術,也正好趕上今年起全球熱銷的GLP-1減重藥物商機。人才、技術、產能都有了,若再配合即將出現的生意機會,東風一吹,就能順勢而起。

對發展至今已二十餘年的國內生技產業來說,北極星併購霖揚的案例,也有很重大的意義。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像北極星與霖揚這種生技公司,有的缺人、缺技術,有的缺資金、缺策略股東,若不加緊整併,時間一拖久,最後結局就是宣布收攤。

生技新藥開發時間長,需要很長期的耕耘,也代表資金實力若不夠雄厚,很難走完最後一哩路,當然更沒有機會走向國際市場。因此,台灣島內的生技企業,該併的就要趕快併,因為時間不等人,只有自己先做好整併,調好體質,整合壯大後,才有機會到海外發展甚至發動跨國併購。

對比近年來國際與台灣生技資本市場的變化,也可以一窺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機會與潛力。

根據鑽石生技的統計,過去五年,也就是從2019年至2023年,台灣生技產業市值從7600餘億元(新台幣)增加至1.5兆元,大約是增加一倍。(見圖一)

至於未來五年,鑽石生技預估,台灣生技產業市值可望再增加一倍,從1.5兆元再擴大至3兆元。

回顧過去五年,台灣生技業市值增加一倍以上,成績比其他國家都要好,當然,原因之一也是台灣生技業的市值基期很低,例如韓國目前已有5.4兆(新台幣,下同),香港有7.8兆,日本有16兆,中國有33兆,台灣的1.5兆元,只有中國的二十分之一,也只有韓國的三分之一不到。

此外,生技的創業源源不絕,而且陸續走向資本市場,也是生技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的原因。目前國內每年在興櫃掛牌的公司,每三家就有一家是生技公司,透過資本市場的支持,生技產業展現出來的生機與活力,遠比其他產業要強很多。

此外,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生技產業,許多國家生技產業市值,都是在2021年達到顛峰後,就開始大幅修正,但台灣並沒有明顯修正,仍在高檔整理,主因是台灣生技業有交出成績單,不少新醫及醫材公司陸續取得國際藥證,例如合一、藥華藥、台康等,以實際成績取得投資人的重視。

至於未來五年市值還要再成長一倍,主要的預測基礎,是因為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扎根,不管是在新藥、醫材、CDMO、通路以及更新的領域如細胞治療等,都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接下來則有機會將觸角拓展至國際市場,例如不管是收購具前瞻技術與市場機會的中晚期公司,或是有高度創新的技術及專利資產,以及投資已商業化的創新產品或服務的公司,甚至有銷售生技醫療產品的通路或醫藥公司,都是台灣生技業可以發展的商機。

根據多家國內生技創投業的估算,目前因為國際生技股修正幅度很大,光是在美國股市,就有180家生技公司,因為股價跌很低,市值已低於公司現金部位,這其中就可以仔細篩選,找到不錯的併購機會,或是只要收購IP(專利智財)平台,整併技術團隊與技術平台,都是很好的機會。

因此,台灣生技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主要的成長方向,將是大力朝海外擴展,台灣生技業也要藉此機會脫胎換骨,找到全新的發展定位,並逐漸脫離過去小打小鬧的局面,這是北極星併購霖揚的案例,可以給大家帶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