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經濟衰退,骨牌將倒?! 中國正在醞釀這件事 但台灣主流媒體還沒看到

最近中國經濟成長大幅減緩,多項數據都往下走,引發各界討論。正好最近兩位朋友來訪,其中一位住上海十多年,談到不少她的第一手觀察,另一位近幾年把重心轉到中國大陸的創投朋友,也和我聊到不少台灣媒體沒注意到的現象,很值得藉此專欄與大家分享。

住大陸的朋友已外派至上海十多年,對大陸經濟情勢研究深入。她提到,過去兩、三年嚴厲封控,民眾收入減少,但卻花了不少錢,像她去年上海封控兩個月間,光是上網訂購食物就花了人民幣兩萬元,菜價飛漲、品質不佳,但價格是平常好幾倍。

不只疫情期間經濟發展停滯,減薪情況還在持續,原本今年第一季解封,大家對經濟復甦預期很高,可是到了第二季,壞消息開始出現,失業率不斷升高,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還跑出一個新政策叫「退林還耕」,把以前造林的土地改來耕種,大家心裡開始緊張,是不是要準備打仗了,否則為何大動作種糧儲糧?

她說,第一季經濟成長率4.5%,大家覺得還好,因為才剛解封,但第二季公布6.3%,大家開始覺得不對勁,因為去年同期經濟成長率是0.4%,基期非常低,6.3%比大部分的預估都低。

除了聽到很多人被減薪外,房地產在下跌,已聽到朋友開始有賣房子的念頭,因為房價確實不好,一線城市從最高回跌了一、兩成,至於三、四線城市跌幅更大。她有一位朋友就說,感覺不太妙,最近想賣掉一套房,她在上海這麼多年,這種情況過去從沒出現過。

當然,中國大陸房地產已經飆漲二十多年,目前房價還是比大家的成本高很多,因為十年前買的房子至今漲五倍,二十年前買的房子則已漲十倍,現在怎麼賣都賺錢。但過去沒有聽過有人會想賣房子,但現在已開始改變想法了。

另外,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失業率拉高到二成以上,另外一位北大教授說其實失業率是46.5%,這是另一大麻煩。有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先不畢業,有的甘脆就回家賴著,吃父母住父母的,戲稱自己沒有失業,是「全職」兒女。

有人說,中國現在是「沒有大衰退,只有先躺平」。年輕人養不起自己,看不到未來,所以中國新生兒出生率大幅下滑,減幅高到嚇人。2021年中國出生人口數是1062萬人,但2022年掉到956萬人,足足少了一百萬人,至於2023年已過一半,預估今年全年將不到800萬人,再少掉150萬人。

中國的二胎政策早從2013年就推出,但至今十年,年輕人不想結婚、不敢生育,出生率沒有改善,已到「生不如死」的分界線。人口不增反減,步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最巨大,所有預測及統計都要重新改寫,難怪路透說中國長期經濟成長率只能維持3到4%,永遠不可能富裕。

佔中國GDP25%以上的房地產,其實是最大的問題。房產高檔下滑,泡沬形成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另一個重擊。最恐怖的是近來公布半年報的恆大,上半年虧損超過八千億元人民幣,至於負債金額更嚇人,達到2.4兆元人民幣,大約將近新台幣11兆。

恆大是中國房地產龍頭,但光這家企業的負債就是天文數字。恆大一家企業的債務就比阿根廷一個國家還多,只比俄羅斯少一點。以前大家說很賺錢很厲害的企業是「富可敵國」,但現在恆大是「債可敵國」。

這種債務數字,會演變成「大到不能倒」的大麻煩,也會變成阻礙經濟發展的最大變數。事實上,不只恆大一家,等著爆雷的房產公司還很多,這些債台高築的房地產業,在中國經濟往下走的過程中,才剛要進入泡沫修正的初期階段,沒有一家企業有能力還掉這麼多債務,至於中國政府也不可能讓他們倒,只能讓銀行不斷債務展延,讓時間拉長來減少痛苦。但這種泡沫,勢必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短則五年,長則十年二十年,讓中國陷入長期經濟不振的局面。

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就把這種現象稱為「資產負債表衰退」,指的是日本過去「失落的三十年」的經驗,同樣問題也將發生在中國大陸。

資產負債表衰退是什麼意思?大家都看過企業的資產負產表,表的左邊是資產,分成流動資產如現金,固定資產如房產及設備,至於表的右邊上面是負債,下面是股東權益。健康的企業負債比大約在三、四成,若負債一直攀高,銀行一定下通牒,企業主自己也要有所警覺,否則遇到不景氣錢還不出來,公司就會很慘。

如今,恆大的債務多到數不清,把左邊的資產全部賣掉都還不了債,只能靠銀行展延度日,房地產泡沫若持續個十年、二十年,不只恆大無力償還,銀行也會受累,形成兵敗如山倒的骨牌效應。

房地產泡沫若持續,一般民眾受害也很大,每個人都會經歷類似的「資產負債表衰退」。過去,日本在九O年代房產飆上頂點,之後價格大幅滑落,有人用一億日圓買的房子,最後跌到只剩三千萬,但銀行貸款超過五千萬,把房子賣掉後還倒賠銀行二千萬。最後只能勒緊褲帶,省吃儉用,不斷地還錢,歷經十幾二十年才擺脫債務、恢復生機。

目前大陸房地產的跌幅才剛開始,中國要如何不讓泡沫持續,用何種方式降低骨牌倒下的衝擊,這是超級困難的任務。中國是共產社會,買房地產只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但房產飆漲十幾倍,比資本主義更資本主義。按照資本主義的邏輯,這種泡沫幾乎是完全無法避免的,我很想看看,中國有沒有比別的國家更厲害的招數,來解決這個大麻煩。

另一位朋友在大陸做創投,這位朋友告訴我,他看到的是另一種景象。他說,即使中國經濟各種指標及數據都不佳,但如今中國對投資創新技術的積極度,調動的資金之龐大,策略性建立各項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集群的決心,都已達到頂點。這些是台灣主流媒體沒有看到的,或甚至是缺乏關注的。

這位朋友說,中國政府積極引導保險、銀行、政府引導基金進入一級市場(也就是未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創投產業),鼓勵這些股權投資機構(VC或是PE)「投新、投早、投小、投硬」,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服務消費轉型,態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積極。從2021年以來,中國內部這些股權投資機構所募集的資金,每年超過二兆元人民幣,相比過去設在開曼群島、主導中國一級市場的美元基金,因為地緣政治的對抗競爭關係,投入的資金已不到整體市場的15%,2022年以來還在快速消減當中。美元基金的重要性已越來越低,而本地基金的規模及影響力都在快速提升。

對於新科技、新技術的投資,雖然有些領域還需要時間,但目前最快看到成效的是電動汽車產業。

根據統計,2023年中國上半年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量猛增44%,達到350萬輛以上,佔到總銷量的約三分之一,業內專家預測,未來四年電動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將超過燃油汽車。今年第一季中國出口汽車達107萬輛,整體數量已超越日本的95萬輛,成為世界第一。在6月份的中國前十大暢銷電動車生產商排行榜中,由比亞迪領銜的本土車企佔據九席,特斯拉是唯一上榜的外國汽車生產商。中國本土乘用車品牌的銷量正持續超越西方競爭對手,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的影響力在日益增強,中國政府產業政策的長期佈局不容小覷。

此外,五月份電腦及手機出口達240億美元,至於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及太陽電池出口則達140億美元,電池、電動車快速成長,年成長率都高達四成。由於電腦與手機目前就業人口是後者的兩倍,未來若電池及電動車繼續擴增,雇用員工數增加,幾年後情況就會改變,可望度過產業轉型的考驗。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披露,2023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的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於去年。從需求看,中國經濟成長由去年的以投資和出口拉動為主,轉為今年的以消費和投資拉動為主;從生產看,經濟成長由去年以工業推動為主,轉為服務業和工業共同推動,服務業的貢獻大幅增加,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6.1%。

在美國拉動盟友試圖對中國「脫鉤斷鏈」、「去風險」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阻力日益增加。作為應對,中國政府日益提升了對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視程度,儘管存在經濟成長前景不樂觀、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等的制約,但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已明顯增強。

兩位朋友的回饋,給我一些不同的視角,雖然我還是覺得,中國大陸要挽救衰頹的經濟,解決房地產泡沬,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勢必有漫漫長路要走。至於現在投資的各種新科技,要如何見到成效,重現過去移動互聯網掀起的一波榮景,的確還需要一點時間。

其實,所有國家的經濟,當舊經濟推不動時,一定要靠新經濟來助力,能夠不斷有新東西出現,經濟成長才能生生不息。

而且,市場上永遠不斷有舊泡沫在破滅,然後又有新泡沫在形成,在這種新舊經濟交替的過程中,如何熬過黎明未至之前的漫漫長夜,會是一段最煎熬的時刻,應該也是接下來中國大陸最困難的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