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聰》清康熙皇帝為何五次登臨五臺山?

林明聰》清康熙皇帝為何五次登臨五臺山?
林明聰》清康熙皇帝為何五次登臨五臺山?

【愛傳媒林銘聰專欄】一般傳說,清順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康熙皇帝一次又一次的登臨五臺山,據說就是要尋找父親順治皇帝。他去之前,詢問祖母孝莊太后,父親身上有什麼特徵,孝莊太后說福臨腳上有一黑痣,福臨即是順治皇帝。

康熙皇帝去五臺山時,要太監攜帶很多襪子,到過許許多多的寺院,讓每位師父換襪子,就是要尋找腳上有黑痣的師父,可是都沒找到。

有天康熙皇帝要到鎮海禪寺時,看到門口有位老師父在掃地,只見老師父氣宇非凡,他就上前搭話。他問師父為何要出家,是不是家裡有什麼事?這位老師父回答說:

「僧人自有僧人事,

家中自有家中事;

僧事家事皆國事,

僧人家人皆清人。」

康熙皇帝不理解僧人的話。他又問:「敢問師父上下?」僧人回答後即扭頭就離開,頭也不回丟下兩字「八叉」。他嘴巴唸唸八叉師父,仍然無法理解,繼續走進禪寺,讓師父們換襪子,依然沒有找到腳上有黑痣的師父。

當康熙皇帝要回到自己的行宮菩薩頂,走到黛羅頂下面時,突然頓悟,「八叉」不就是父親的「父」意思。於是又帶著隊伍調頭急趕回鎮海禪寺,要找八叉師父,可惜沒有找到。

當康熙皇帝要離開禪寺時,看到牆上字跡還未乾的一首詩,

「離俗當僧花山寺,

不幸碗破被趕出;

古有子債父來償,

今夕父債子來還。」

他就命人拓印此詩帶回京城,拿給孝莊太后看。孝莊太后一看,馬上就說這是福臨的字。康熙皇帝一聽非常悔恨,原來他早已經見到自己父親,卻沒有認出來。

他依據這首詩,認為自己父親在寺院當中,犯下些微錯誤,打破了碗,需要他來償還這個債務。於是他就命令江西景德鎮官窯,燒製108個大瓷碗,贈送給五臺山各寺院,幫順治皇帝還債。現今五臺山上的寺院,很多寺院仍然保有康熙年間的大瓷碗。

後來,康熙又登臨五臺山尋找父親,還是沒有找到。有一次經過一片農田時,看到一位戴斗笠的僧人在幹活,但是這位僧人見到金鑾駕時,不過來迎接也不下跪。眾人都認為僧人不懂禮數,但是他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只有自己的父親才會不迎接也不下跪。於是,他讓車隊在原地等候,獨自一人去見老僧。果不其然,老僧正是「八叉師父」,他淚流滿面苦苦哀求,期望父親隨他回京城,讓他盡孝道,有個好的晚年。

此時,八叉師父回答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朧又是谁?」

接著又說:

「人生本是一場夢,

夢醒之後悟禪機;

虛無飄渺堪為道,

來自西天自去西。」

意思就是不會與他回京城。康熙皇帝又說,太后在京城天天以淚洗面,滿心期待母子團圓相聚。八叉師父此時又說:

「天下功名何須爭,

世間紛爭何時停;

吾本西方一納子,

因何流落帝王家。」

仍然表示不會與他回京城。這時,康熙皇帝直接下跪,請求父親與他回去,以讓他盡孝道。八叉師父以碗喝水,水尚未喝完,直接把碗摔在地,碗破水流於地。八叉師父接著說:

「碗已破 水已流,

兔走鳥飛任自由;

只因世間多煩惱,

一領袈裟披到頭。」

表示碗已破水已流,緣聚緣散無可奈何。

康熙皇帝勸不動,最後只好抱著遺憾離開五臺山,在菩薩頂留下四個字「靈峰勝境」。但是在「峰」字少一橫,表示他五次登臨五臺山尋找父親,每次都抱著遺憾離開,而沒有辦法把父親帶回京城。

傳說是淒涼而感動人的故事,但是依據歷史記戴又並非如此。順治皇帝是大清王朝入關的第一任皇帝,孝莊皇后絕不會允許他出家。另外,依據歷史記載,當年順治皇帝患上天花疾病,朝廷還發出通告「禁止民間炒豆」,就是為了避病諱。公元1661年正月七日,順治皇帝駕崩在養心殿。

作者為洪霞文化交流協進會執行長、霧峰林家第九世

照片為康熙皇帝像。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