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署推食蛇龜柴棺龜生態服務給付 保全棲地環境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南投縣14日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推動食蛇龜柴棺龜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雲林、南投等地有20名農民報名,耕作時不使用刀片型機械除草機及除草劑,營造棲地環境,保全食蛇龜、柴棺龜生態。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今天發布新聞指出,南投分署今年1月起推動食蛇龜及柴棺龜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食蛇龜示範區為雲林縣斗六市湖山里及南投縣竹山鎮田子里,柴棺龜示範區為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

南投分署說明,食蛇龜是台灣獨特的陸棲性淡水龜,常在淺山森林、丘陵等出沒,大多生活在林地落葉堆裡,是植物種子的重要傳播者之一;柴棺龜則常出現在埤圳水田旁,能清除動物死屍、蚊蠅幼蟲與外來螺類,為台灣早期農業社會中水田常見龜種。

南投分署指出,目前有20名農民參加友善農地給付,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田家樂社區發展協會等協會也積極加入巡護監測給付行列,符合給付方案內容者,參與農民每人每年最高可領取獎金新台幣3萬元,參與社區每年可核發獎勵金最高6萬元。

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理事長林志樺表示,早期食蛇龜是常見物種,湖山水庫開發期間,當地食蛇龜大批轉往域外保育,加上盜獵事件頻繁,現今已很難看到野生族群,社區居民以巡護、清除非法獵補陷阱等方式進行保育,最大的希望就是可在社區再看到食蛇龜。

南投分署表示,為鼓勵農民以友善環境方式耕作管理,因此推出友善農地給付,獎勵農民不使用刀片型機械除草機,不使用除草劑及毒餌等非友善之耕作,耕作區外土地進行草相營造,作物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柴棺龜則增加農地維持蓄水等,可領取補助,同時保持生態環境。(編輯:陳政偉)1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