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蛙類生態初探 寶桑國中團隊獲東縣科展首獎

寶桑國中科展團隊以利嘉林道為研究樣區,探究莫氏樹蛙較常停棲的植物種類,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生物科首獎。
寶桑國中科展團隊以利嘉林道為研究樣區,探究莫氏樹蛙較常停棲的植物種類,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生物科首獎。
寶桑國中科展團隊以利嘉林道為研究樣區,探究莫氏樹蛙較常停棲的植物種類,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生物科首獎。
寶桑國中科展團隊以利嘉林道為研究樣區,探究莫氏樹蛙較常停棲的植物種類,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生物科首獎。

為探究青蛙較常停棲的植物種類,也好奇不同方式的蛙類調查結果會有何差異,臺東縣寶桑國中科展團隊以利嘉林道為研究樣區,歷經4次登山蛙調、分析文獻資料,並以研究結果向林道管理單位提出保護蛙類的建議,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生物科首獎,進軍全國科展。

 

一般見到的青蛙通常停留在葉片上休息,「那青蛙會不會有特定喜歡的植物呢?」寶桑國中學生林立翔、洪士桓、張宇婕感到好奇,為一探究竟,在老師帶領下,以海拔1000公尺的利嘉林道為研究樣區,針對林道上常見的莫氏樹蛙展開調查,自去年開始歷經4次登山蛙調,得出結論。

 

林立翔說,研究結果顯示,莫氏樹蛙較常停留在月桃葉、姑婆芋等10種植物上,雖然停棲月桃葉上的比例佔了20%,但喜好度不明顯,若能增加樣本數,應能看出莫氏樹蛙對停棲植物的種類是否有特殊喜好。

 

此外,團隊也比較目視與聽音2種不同蛙調方式的差異,經分析文獻與實地調查結果顯示,聽音記錄到的次數皆高於目視,尤以冬天明顯,林立翔說,冬天蛙類活動力低,且會躲藏在土堆或落葉堆中,因此建議林道管理機關,選在冬天或氣溫較低時清理林道2旁的植物,以避免傷害停棲在植物葉片上的蛙類。

 

寶桑國中科展團隊以「『蛙』佇家—利嘉林道的蛙類生態初探」為主題,獲臺東縣第64屆科展生物科首獎,將進軍全國科展,指導老師林家正表示,蛙調過程很辛苦,下午4點就要上山預備,等到天黑,青蛙出來後,再下山沿路調查,到山下大約晚上10點,有時還會遇到下雨,小朋友依然願意堅持,相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