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影言》縮小人生新世界 貧富差距沒縮小

作者 柿子 報導

2018年第1部最引起我興趣的電影,就是《縮小人生》,在好萊塢把人縮小的電影很常見,早期有《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動畫片有《聯合縮小兵》,就連漫威英雄電影裡都有《蟻人》這種奇妙的角色,但劇情多半聚焦在縮小後對原本世界出現不同角度的想像,要像《縮小人生》這樣鎖定在人類社會秩序的變化,還真得不常見。

可惜的是,《縮小人生》觸及了太多議題,卻又點到為止,觀眾看見即使縮小後世界變大,還是存在可怕的貧富差距問題,資本主義的衝擊反而變得更大。然而有些人是縮小度過享樂人生,有些人卻被迫縮小被「消聲」,正當故事可以說得更仔細時,劇情又加入了溫室效應、世界末日議題,再加上愛情戲參一腳…,雖說看完後不致於讓人失望,但總覺得可惜了。

《縮小人生》描述為了解決人口爆炸問題,挪威科學家開發了先進科技,能把人類等比例縮小至12.7公分高,以減輕人類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的問題。人們立刻發現,縮小後的小型社會裡,只要極少花費就能爽過人生,因此受到經濟困境所苦的保羅,毅然決定與老婆一起縮小,展開人生新旅程。無奈老婆臨時「落跑」,保羅在離婚後,遇見了縮小世界中富有鄰居的幫傭,因此發現了看待縮小世界的全新觀點。

既然是麥特戴蒙主演,這件事就得寫在影評前,雖然目前消息很混亂,也不知道傳言到底是真是假,但如果麥特戴蒙真得曾幫性侵犯「關說」,包庇了加害人,那就再也不該有任何人找他拍電影,就算他解釋了也道歉了,但短時間內、消息明朗前,我不會再針對他個人的演技評論,也不會再提到他這個人。

《縮小人生》提出了一項非常有趣的論點,那就是當人類的需求縮小,所有東西的價值都隨著變大,原本一餐吃一客牛排,現在一客就能餵飽數10個人好幾餐。在所有人類通通都變小之前,正常「尺寸」的經濟生活,對縮小人來說居然有如此大的好處,錢的價值通通變大,可以住在豪宅娃娃屋裡、大喝伏特加、猛開趴,1個月還用不到幾塊美金,超有吸引力。

柿子我很喜歡「老婆落跑」這一段,孤單的保羅一個人走進豪宅裡,很有錢但是心裡卻很空虛,讓電影顯得非常有「人味」。一來說明了心靈的富有比物質富有更重要,二來也成功轉化了電影的主軸,讓觀眾看到有些人是縮小來享福,而有些人卻是被迫縮小,成為極權國家懲罰異議人士的手段,雖然電影沒有演出來,但應該也有很多是縮小來追夢,卻只能在角落苟延殘喘的可憐人。

烏托邦世界突然變成「反」烏托邦世界,在主角保羅認識了越南異議人士玉蘭後,縮小世界彷彿成為真實世界更強烈的縮影,為了解決人口爆炸與溫室效應才發明了縮小技術,卻無法解決人類的貧富差距與權力分配不均等的問題。當保羅看見不同的縮小世界時,沒有像前妻一樣落跑,反而發揮了自己的專長,成為義工努力幫忙,緩和了電影的銳利度,讓觀眾能更平緩地看下去,卻也失去了更深入探討的機會。

導演刻意經營的愛情線,開始讓故事失焦,隨後一群人前往挪威拜訪全世界第一個縮小社區,更淡化了故事原本的深度。人類縮小的速度趕不及地球暖化的速度,所以一群縮小人要往地底繼續生活,等人類全部消失後,再繼續延續人類生命,或許可以牽強解釋即使發展縮小技術,仍然對人類發展「毫無意義」,但原來對觀眾的衝擊也已不在了。

透過保羅的眼睛,看著縮小後似乎更雄偉、更壯闊的自然美景,美麗的落日、蒼鬱的山林、幽幽的水聲…,是不是人類存活在地球上,本身就是個錯誤呢?耗盡了地球的資源,還不能讓每個人都過著平等的生活,柿子認為電影結局是非常可悲的,即使保羅可能就此成為終身志工,致力於協助弱勢族群生活,但你我都知道那是不夠的,只要人類沒有覺醒,世界就不會有任何進展。

整體來說,《縮小人生》可獲得象徵「瑕不掩瑜」的3.5顆柿子,電影依然有娛樂性,畢竟縮小後的世界實在太有趣,光是想像手中的錢可以變「超大」,就好像幻想中樂透那樣刺激,就可惜故事層次不夠,沒有找到關鍵點深入討論,看完電影後,好像想說些什麼又說不出口,電影好看,但就是太可惜了。

酸柿子點評

:如果縮小後遇到蟑螂、老屬、蜘蛛…的東西,《縮小人生》就變成恐怖片了,或許能拍一部「縮小人生:小強吃人」,一定很獵奇吧!

影評等級:(0顆柿子~5顆柿子)
0顆柿子:影史奇觀;0.5顆柿子:不值一提;1顆柿子:絕對傻眼
1.5顆柿子:眉頭深鎖;2顆柿子:一陣尷尬;2.5顆柿子:尚未成熟
3顆柿子:可有可無;3.5顆柿子:瑕不掩瑜;4顆柿子:不看可惜
4.5顆柿子:強力推薦;5顆柿子:影壇經典

作者介紹:電影部落客「Mr.柿子」,從大學時代開始迷上電影,過著沒有電影活不下去的生活,曾經有一天趕過6場電影的瘋狂紀錄,誓言為每部看過的電影,寫一篇評述,至今已破千篇文章。

《本專欄固定每週四刊出》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