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現象!中小學老師集體拒當「午餐秘書」

「四章一Q」政策讓營養午餐不斷流標

中南部豪雨成災,不僅當地住戶成為災民,連中小學生都很可能變成「另類災民」。由於新政府從本學期(107學年第一學期)起,全面試辦校園營養午餐「四章一Q」政策,加高採購門檻,加上這陣子農產受損嚴重,致使從8月底陸續開學的中小學,陸續傳出採購不到午餐食材,甚至流標的窘局。

據了解,日前台東縣54所學校午餐流標,校長及承辦午餐的教師急如熱鍋上螞蟻,深怕開學後學生將餓肚子,後來經由縣政府教育處介入處理後,暫解燃眉之急。

另一所位於新竹縣的埔和國小也傳出,去年招標食材商就流標了九次,好不容易才標到一家小廠商。今年,廠商抱怨四章一Q制度,會讓他們虧本、不願再承包,靠學校動之以情、校友自發性捐助補貼廠商成本,才讓流標七次的營養午餐順利包出去。

一所學校的老師就抱怨:「教學都來不及了,還要想辦法解決吃的問題。」他指出,營養午餐招標問題每年發生,7月放暑假開始,就要煩惱下學年的營養午餐,因為招標作業時間短,如果流標,根本來不及完成作業,就要開學了,加上廠商投標意願低,學校很頭痛。

「最可怕的是,這學期又要開始實施四章一Q制度,偏偏又遭逢天災,各校都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全國家長會校園食安委員會主委孫文昌憂心忡忡。

四章指的是「CAS有機農產品」「CAS臺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認證」「吉園圃安全蔬果」四個標章;一Q是「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這是行政院為提昇校園午餐的食安規格,祭出的新政,希望學校午餐的食材要符合其中之一。

這項政策自去年8月起在部分縣市試辦,今年8月則全面試辦,而107年第二學期將全面開辦。

事實上,新政府立意良善,希望藉此提升校園食材的安全與可追溯性、提升國產食材自給率,並讓學童了解在地飲食文化,而食材採購符合四章一Q的學校,可獲補助每名學生3.5元。孰料,卻因配套措施不足,反而擾民,讓食材、團饍業者及校方叫苦連天。

困擾1:找不到食材

首先,要找到符合規格的食材,就有門檻。桃園市議員舒翠玲就指出,台灣不像國外,對農戶有非常嚴格的登記制度,但台灣生產面積不大,一旦申請了,如被檢驗出問題還需面臨嚴重罰則,不如不供應午餐市場!

而嘉義縣政府教育處長王建龍更直白地說:「我寧可要好一點的三菜一湯,不要四章一Q。」他指出,嘉義縣147所學校,170人(6班)以下的學校占七成,100人以下學校有78所,50人以下的迷你學校有49所。「山上、海邊的學校超級多,小班小校,若沒有政府挹注,根本撐不起!」

據了解,午餐費用交的少,嘉義地區扣除廚工的薪資,實際上用於午餐食材的費用僅25元左右,通路運輸不方便,廠商提供的意願低,現在還要食材登錄和檢驗,更沒人想接了。

困擾2:價錢太低

另外,業者預估要做到四章一Q成本可能成長一至二成,雖然政府祭出每人每餐3.5元補助,仍是問題叢生。

首先,校園午餐採用國產食材需求量大增,也讓原先農畜產品穩定的價格跟著水漲船高,這些漲價的食材讓補助金越來越不夠用,甚至超過補助金。

有團膳業者指出,營養午餐的餐費是固定的,當食材費用逐漸增加,有業者為求生存,可能會讓食材從能夠保障品質的CAS食材,改採較便宜但不能保障品質、只能追蹤來源的1Q食材,甚至有可能鋌而走險,混充未有認證的食材,以符成本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齊頭式補助也引起排擠效應,雲林有多位有機青農表示,原本希望四章一Q試辦能增加有機菜穩定銷售管道;若補助一致,「業者都買QR code就好了啊,誰要買有機的?」

另外,許多家長對午餐漲價仍無法接受,先前,新北市就曾針對新學期要實施四章一Q,詢問家長的意願,有八成家長選擇不要漲價,寧願菜色由「四菜一湯」縮減為「三菜一湯」,或放棄「學生選餐」權利。

困擾3:人力不足

叫苦的不只食材廠商,學校執行端更是哀鴻遍野。

依規定,學校午餐評選委員要由三方所組成:家長代表、校方代表以及外聘專業委員,總共加起來至少7人。家長代表通常是家長會會長,校方代表多是午餐業務承辦人,通常是學務處主任或午餐秘書來擔任。

此外,採購法規定,評選委員中,專家學者要占三分之一以上,且必須是採購網上登錄有案的食品、營養背景出身的學者或退休的食品從業人員,協助訪視廠商的製備現場,確認整個供膳流程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等衛生安全細節。

然而根據食藥署提供2013至2017年國小食物中毒數據顯示,五年來共發生82件中毒事件、影響人數達2467人,而這又跟人力成本有關,如餐費有限、能聘用的廚工人數不足,製備時間就會拉長,也容易在過程中增加細菌孳生的可能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校園食品中毒案,往往因為校園營養師人數配置不足,據了解,全國中小學有3612校,只有475個營養師,亦即每8個學校只有1個營養師,營養師人數不足,導致營養午餐秘書工作量大增。

一位午餐秘書就透露,他們從暑假開始結算整學期的菜金費用、憑證核銷、食材上網招標、處理廠商投標、開標、廚工招聘等前置作業。開學後才是大工程,開菜單、審菜單是否符合營養標準。

另外,每天一早到廚房驗收食材是否新鮮、斤兩有無短缺、有無買到黑心商品、有幾個學生請假需退費、廚工是否符合工作標準、能否準時供餐、煮完還要拍照上傳網站、填寫相關簿冊,直到當晚沒傳出中毒事件,整顆心才放下……。

由於老師的專業在「教室」而非「廚房」,在食安須嚴格把關的時代,原本該花錢聘專業的營養師,卻因經費問題,讓非專業的老師整天提心吊膽。

據了解,當去年四章一Q開始試辦後,就發生老師集體拒當午餐秘書的「大逃亡」事件,今年全面試辦,加上天災頻仍,採購門檻提高、食材品質降低,恐怕會讓「午秘缺」更加嚴重。

細究其因,政府往往祭出立意良善的政策時,卻欠缺執行難度的考量,導致效益打折,值得深思!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