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重食育 孩子不變膠囊世代

透過校園「食育」讓孩子不會成為「膠囊世代」,董氏基金會表示,如果孩子不重視「吃健康的食物」的重要性,未來極可能會變成「膠囊世代」。 何謂膠囊世代?像是三餐再也不花心力烹調食物、也不再咀嚼和品嘗味道,只是把各種膠囊錠丸倒進盤裡就輕鬆上桌、配水一吞,看似省時又方便,但卻會因此失去飲食文化、還有導致因缺乏部分只能從食物來的營養而營養不良。另一種可能是,因為不重視食物與營養的健康,吃東西不健康,而可能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導致各種膠囊(藥物)不離身的後果。 飲食教育已成全球趨勢,包含日本、英、美、瑞典等國紛紛推動,日本更將「食育」當作德、智、體、群、美等五育的基本。日本人相信,從孩子盤裡現在的食物,就可以想像出孩子的未來。孩子對食物的認識不夠,容易出現偏挑食、常選擇不夠健康的食物、或者習慣以營養補充品取代原態食物,導致過輕、過重、肥胖等體位兩極化情形,長久來說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影響。 據台大亞太糧損資料庫,台灣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堆成60座101大樓(以放入90公分廚餘桶計算)。走入校園中,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學校午餐上,根據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他們負責的100所台北市公私立學校,一日就有10公噸廚餘量。 造成食物浪費的原因包含,受限於午餐成本以及大鍋菜烹調方式造成對口味的限制,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為飲食教育不夠深入,而讓孩子理解飲食文化、認識食物起源,除了培養孩子對各種事物的尊重之心,也可以減少孩子對食物的浪費。 董氏基金會多年來積極推動校園「食育」,許惠玉主任分享,飲食教育對培養孩子的飲食行為是有正面影響的,曾有學校在持續2年食育後,讓學生平均每天多吃74克蔬果。 合作的學校裡也有老師分享,自從孩子接受食育、學著自己種菜、照顧菜園後,對午餐不再挑食、也不會浪費食物、還會把青菜都吃光光,廚餘量也跟著減少了。另有老師表示,原本自己都會用糖果餅乾當獎勵給孩子,實施食育以後,如果在班上發糖果餅乾給孩子,就會被孩子拒絕呢。 許惠玉主任表示,每個孩子都值得一個更好的未來,透過「食育」孩子才能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提升孩子的競爭力,未來才有希望。 為擴大食育力量,董氏基金會推動「提升兒童食育力」校園深耕計畫,希望能夠建立完整而有效、有趣的校園食育模組,在未來供全台小學使用。支持董氏基金會「提升兒童食育力」計畫,可在4/29(六)前,至全台全家便利商店零錢捐箱投下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