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就是CEO 鄭秀津校長在地化經營學校

鄭秀津校長在東榮國小擔任校長期間,努力推動科學技育,為偏鄉孩子拓展更寬廣的學習視野 (教育部提供)
鄭秀津校長在東榮國小擔任校長期間,努力推動科學技育,為偏鄉孩子拓展更寬廣的學習視野 (教育部提供)
鄭秀津表現對學校、孩子的熱愛,家長和孩子們都可以感受得到,經營上也會比較有人情 (教育部提供)
鄭秀津表現對學校、孩子的熱愛,家長和孩子們都可以感受得到,經營上也會比較有人情 (教育部提供)
現任月眉國小校長鄭秀津,擔任校長已邁入第19個年頭 (教育部提供)
現任月眉國小校長鄭秀津,擔任校長已邁入第19個年頭 (教育部提供)

嘉義縣月眉國小校長鄭秀津,擔任校長邁入第19個年頭,已歷任4個學校的校長,透過盤點學校資源,確定每個學校的發展方式,不管是在過去任職的龍眼國小、菁埔國小、東榮國小,或是去年甫到職的月眉國小,都致力打造一個適合學生成長的環境。

 

對鄭秀津校長來說,辦學核心在於理解在地元素,包括學生與家長的能力、想法和社經地位,並且盤點所有資源,如人力、物力、財力、歷史等,才能進行在地化經營。94年,鄭秀津校長開始在梅山鄉龍眼國小擔任校長,山區學校家長多從事茶葉或種植檳榔,所以她開展出生態、茶葉等課程。後來她轉任民雄鄉菁埔國小校長,同樣以在地資源為出發點,發現當地學生家長主要種植美濃瓜、稻米和甘蜜(番茄),於是定調了「濃情蜜意」的口號,並開展相應的課程。

 

到了104年前往民雄鄉東榮國小,原本校本課程是民雄鄉的信仰中心「大士爺」,但對於學生沒有吸引力,家長也不認同此方向。經鄭秀津校長盤點,決定以科技為主要發展方向,打出「科技東榮、與眾不同」的口號,並從105年開始撰寫科技課程,至108年東榮國小一到六年級科技課程全部上路。在這過程中,東榮學生人數逐漸增加,從108年開始每年增加兩班,直至她交接給下一任校長時,學校已擴充至21班。

 

東榮國小為了發展科技,1到6年級課程都須由老師自行撰寫。鄭秀津校長指出,當教師有了方向,校長的工作就是要幫忙將認知的東西轉變成系統技能,甚至提升到一種情感。校長必須對外部資源有充足的認識與瞭解,例如東榮的老師對課程不熟,校長就必須找課程的專家;對科技不熟,校長就必須發展科技的社群。

 

鄭秀津校長覺得,校長重點在對教育趨勢的掌握,且必須一直是一個學習者,保持前瞻性,才能夠瞭解老師、學生、家長、教育趨勢、資源等各個面向。此外,未來性也非常重要,在東榮讀了6年,學童可以做機器人認證的;鄭秀津校長表示,家長們要的就是一種未來性,只要覺得孩童有希望,就會更支持學校的決策,進而能順利推動學校的發展方向。

 

對於月眉國小的未來發展,鄭秀津校長說明,月眉就是四個主軸,樂、力、月、眉I創e,透過這四個軌道的課程,可以給孩子很不一樣的發展。鄭秀津校長以在地化方式經營學校,堪為教育家人物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