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會啟動第2間生物氚實驗室 監測漁獲、日本水產品氚含量

實驗室人員分切好魚肉,準備冷凍乾燥後萃取出水樣,要以水樣來檢測是否含有氚。

核安會輻射偵測中心在高雄的生物氚分析實驗室17日正式啟用,主要檢測漁民漁獲或日本進口水產品的氚含量,未來每年將可檢測400件樣本。

核安會輻射偵測中心主任陳志平指出,「因為氚它本身的射程很短,在空氣中它大概只能走0.6公分的距離,所以它不容易被偵測,另外就是魚體內的水分如何把它取出來,也需要比較複雜的前處理過程。」

去年8月起,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分批將含氚廢水排入海中,為持續監測排放狀況、把關國人健康,除了現有的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核安會輻射偵測中心及高市衛生局6月分別成立生物氚實驗室,未來檢測量能將從每年500件提升至2000件。

核安會輻射偵測中心副主任蔡文賢說明,「國內實驗室主要會針對組織態、自由態的氚,國研院那邊目前也已經建立結合態的氚,這就是看未來檢測量能怎麼樣,有沒有需要大家再進一步來建立有機態的氚。」

將加了試藥的樣本放進低背景液態閃爍計數器、開始檢測,從採樣到分析完成約需3日時間。

輻射中心表示,相關檢測資訊都將公開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網站,讓民眾能即時掌握。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日排放含氚廢水 台監測周邊海域無明顯變化
李惠仁送農業部滿月禮 《不能戳的秘密III》談實驗室安全
因應疫情威脅 漢光納「生物疾病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