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水「沿海含氚濃度」達標沒事了?退將示警最壞結果

東電25日公布排放後核電廠周邊檢測結果,海水的含氚濃度均「合乎標準」,但仍引各界憂心討論。(示意圖/資料照)
東電25日公布排放後核電廠周邊檢測結果,海水的含氚濃度均「合乎標準」,但仍引各界憂心討論。(示意圖/資料照)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4日正式排放福島核處理水,引發國際議論。東電25日公布排放後的檢測結果,確認在距離核電廠3公里範圍內的10個海域地點,海水的含氚濃度均「合乎標準」。退役上校黃征輝27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指出,處理核災有石棺封閉、水泥固化、電解氣體等替代方案,但日方都嫌太貴。排放到大海看似能稀釋毒性,但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會變,日方能否持續30年達到安全標準,這是最讓人擔心的事情。

「我站在日本的立場,就在想說:有沒有別的方法?」黃征輝表示,我們要求他你完全做不到的事情,當然是不對的,所以自己去查了一下資料,如何去處理這個呢?第一個叫作「就地封閉」,就好像車諾比核電廠,他建了一個叫作「石棺」,用鋼筋水泥把它封在裡面。日本能不能這樣做?說日本不行,為什麼?他那裡是地震帶,如果你做了石棺,一震裂開,它還是會流出來。

黃征輝指出,第二個就是先「固化」,比方說倒一大堆水泥進去,把它變成一個固體了,再做一個就地封閉。第三種就是「電解」,把它電解起來,水是水,毒氣是毒氣,把它分開。「但對不起,這三種,都太貴了!」如果就地固化,那附近整塊地大概都不能用了。所以他最後選擇了一個最便宜、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排到大海,這對日本人是最有利的。

「但是不是很安全?包括劑量的問題。」黃征輝提到,壓克力做的東西丟到土裡,可能30、50年還是一樣,但環保吸管可能一年就分解了。那核廢水是不是會慢慢被大海給分解掉,變成不毒呢?不會!因為所有的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個半衰期,往往都是幾十年、幾百年的半衰期,所以你丟到大海,它永遠就是那個東西在那裡。而且長達30年的排水期,從一點點一直在增加,不就會愈來愈多,愈來愈危險?

黃征輝強調,日方說現在這個很安全,這是現在。如果有人來檢查我,我一定做最縝密的防範,然後給你一個報告是安全的,但你能夠持續做30年嗎?如果未來你做不到呢?誰來監控你所有30年,都符合你一開始送檢的樣本?那才是最讓人擔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