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議題 候選人說清楚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兩岸及能源政策向來是總統大選的重要議題,近來執政黨候選人賴清德在台灣大學一席「核能緊急使用說」引起各方震撼,隨即引起黨院澄清,不僅行政院與黨內接連回應基本立場未變,其競總發言人亦第一時間表態「不支持核一核二廠延役」,然而外界開始揣測政府「2025非核家園」路線,是否藉此釋放緩步轉向的訊號。

台灣核能安全的反思,肇始於1985年核三廠一場大火,伴隨核四廠相關規畫的爭議而導致「反核運動」逐步萌芽,1994年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亦曾響應反核團體推動公投行動;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核能政策漸顯搖擺不定,尤其核四廠在兩大黨分別執政後「停而復工」再到「復而封存」的反覆局面,足以可見核能議題在台灣社會的高度分歧與爭議。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提出能源轉型政策的目標,然而歷經「815大停電」、「以核養綠公投」與「核四重啟公投」等爭議性問題,最終2025非核家園「532目標」無法如期達標,至此核能儼然成為各黨派,乃至於台灣社會的歷史共業。

「核能緊急使用」對於賴清德而言並非首次提出,2017年9月擔任行政院長後,即便反核團體抗議聲浪不斷,最終依然付諸行動將核二廠2號機重啟。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後,賴清德則直指「如果要以空汙作為標準,最好的能源就是核電」,甚至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擔任黨內智庫副董後公開多次談及核電重啟,已然清晰得知執政黨未來的能源政策,極有可能逐步調整與轉向。尤其核二廠2號機、核三廠1、2號機等將陸續除役,近幾年火力發電廠亦將逐步退場,預計接手上線的天然氣接收站卻接連受阻,實際上面對未來發電缺口的空窗危機,台灣確實沒有太多替代的選項。

核能議題的改變與轉向,背後反映著台灣能源供給現況的窘境,因此未來領導人的政策立場至關重要。綜觀目前3位主要總統候選人,近來無分黨派皆競相示好「擁核」,然而藍綠兩大黨畢竟處境尷尬,除卻執政黨賴清德背負黨內「反核」基本教義以外,藍營侯友宜在任的新北市,過去亦遲未發放核二廠的乾貯存設施執照,因此如今兩者意欲轉向則難杜悠悠之口,至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尚無執政歷史包袱,因此面對核能問題則能侃侃而談未來主張。

核能議題事關我國未來能源政策的走向,不能僅就選情熱點隨之起舞表態,包含核廢料處置、核四封存、核電廠延役等窒礙難解的結構性問題,每位候選人皆有責任與義務告知台灣社會,未來執政後如何規畫具體可行的政策方向。(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