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處理水排放會影響健康嗎?正反方怎麼看?你想問的五大QA

福島核處理水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日本政府決定今天(24日)開始排放「核處理水」,負責實際作業的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將於台灣時間中午12時左右排放。究竟福島核處理水為何急著排放入海?福島核處理水和一般核廢水有何差別?正反方如何看待此事?是否影響健康專家怎麼說?快跟著Yahoo奇摩新聞一起來了解!

相關新聞》福島核廢水:核災廢水與核電廠廢水哪個更可怕?

福島核處理水為何要排入海?何時排放?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規模9.0的東北大地震,由於震央位於宮城縣外海1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引發嚴重海嘯,導致整個日本死傷慘重。而福島第一核電廠,也受到強震與海嘯的衝擊,致使廠內六座反應爐中的三座爐心熔毁。當時,為了讓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穩定,必須持續注水冷卻,加上地下水與雨水,就形成這些有著超高濃度輻射物質的核廢水。

時至2021年4月,日本通過要將處理好的含氚核處理水排入海中的法案。因為這些存積已久的核處理水足足有137萬噸,腹地內儲量已滿;2023年3月美聯社(AP)報導就稱,東京電力公司急需藉此騰出更多空間,以因應需持續冷卻的熔毀碎片。不過,鄰國與環團唯恐引爆生態危機、影響食安而強烈反彈。

The picture  of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was taken in December 2016 from Namie city coastal part, north from Daiichi. The plant suffered huge damage from the magnitude 9.1 earthquake and tsunami that hit Japan in 2011. The incident permanently damaged several reactors.
福島核處理水將於8月24日排放,引發國際間關注,也引來不少憂慮。(示意圖/Getty Images)

就在2023年6月30日前,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電廠,已完成相關的輸送、稀釋及排放設備;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於7月4日公告,日本當局的排放計畫符合安全標準,對人體造成的健康微乎其微,幾乎可被忽視,故日本目前排放含氚核處理水已拍板於8月24日開始排放。

延伸閱讀》日相岸田宣布8/24啟動核處理水排放入海

福島核處理水、一般核廢水有何差別?

根據原能會的說法,一般核電廠排放的冷卻廢水,是在運轉或維修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約有20多種核種,會經過蒐集、處理、蒸餾、分離、固化等步驟再排放。而福島核災所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水,有冷卻水、地下水及雨水同時進入反應爐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水,故除了氚以外,另含有60多種核種。

但日本此次預計排放的放射性核廢水,已使用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將氚之外的其他60多種放射物質過濾處理。至於無法去除的氚,則是由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排放前抽取海水,將其稀釋100倍以上。根據日方說法,此時水中的氚濃度已符合「小於每公升1500貝克」的日本排放標準。

核處理水排放正反雙方怎麼看?

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評核發現,核處理水的排放不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影響。環境科學教授吉姆·史密斯(Jim Smith)也指出,福島計畫釋放的核處理水中,含有的氚量為每公升1500貝克,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氚的飲用水標準為每公升1萬貝克,因此理論上,從福島釋放的稀釋水可能是可以喝的。

但仍有環保人士持反對觀點。綠色和平高級核專家肖恩·伯尼(Shaun Burnie)質疑日本當局無法確定核處理水是否已處理成功;尤其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不同環境的表現不盡相同,所造成的生物累積也有所差異,比如,鍶可能跟著鈣進入海洋生物的殼中,當鍶越多則累積的數量也會越多,這就是風險所在。綠色公民聯盟也對官方說法持保留態度,呼籲應終止排放核處理水,以避免污染海洋生態。

日本鄰國更存有無數憂慮,香港已嚴正申明,若日本堅持排放福島核處理水,將立即禁止日本10個指定都縣的水產(含活體、冷凍、冷藏、乾製或以其他方式保存之水產品、海鹽及海藻)進口,就是擔心把輻射食品吃下肚。中國大陸更屢次抨擊日本「打著科學幌子誤導國際」;南韓也質疑國際原子能總署發表的報告不公正。此外,日本當地的漁民也擔心核處理水排放,將擊潰消費者對當地海鮮安全的信任。

延伸閱讀》籲日停止強推福島廢水排海!陸外交部:反對向全世界轉嫁核汙染風險

核處理水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嗎?專家怎麼說?

在福島核處理水排放中,碳-14與氚是備受矚目的關鍵,兩者分別是碳與氫的放射性同位素,均難以從水中分離,也同時常見於大自然及人體中。以碳-14來說,半衰期超過千年,能融入核酸、蛋白質與DNA細胞組成,可能導致DNA損傷、細胞死亡或潛在的遺傳突變等,讓人聞風喪膽。

至於氚則具有多種用途,不僅是製作核武、氫彈的原料之一,也用於生物顯影劑或逃生口標誌等,須在黑暗中發光以供識別的用品,只有在極大量的情況下才會危害人體。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兼任副教授陳清江指出,氚是相對容易排除的放射物質,在魚體內約2天會排出,在人體則約8-10天會排出,故暫時不必擔心吃魚影響健康。腎臟內科醫師姜至剛也強調,目前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氚與癌症相關。

雖然氚不危害人體健康,但部分科學家擔心,核處理水中仍有數十種放射性物質,過濾中若未全面清除,對生物與環境仍存在風險。醫師姚珊汎舉例,鍶-90會附著在骨頭上,長期很可能造成血液或骨頭的癌變,形成白血病或骨癌等;而銫-137穿透力強,容易累積於人體肌肉、骨骼、軟組織或脂肪等處,也有一定的危險性。

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建議,面對日本即將排放含氚的核處理水,民眾無須過於驚慌,雖然環境與食物中,難以完全避免些微放射性元素,但可少吃深海魚,並多運動、多喝水增加生理機能,避免毒物累積體內。醫師姚珊汎也表示,可補充維他命C、維他命E及B群或多吃水果,修復受損細胞並降低毒素傷害。

延伸閱讀》日本核廢水影響報導3/擔心輻射殘留需要做健康檢查嗎?醫揭做到 2 件事就能抵抗核食傷害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沈孟燕

參考資料

看更多相關新聞
終於拍板!日本核廢水8/24開始排放 福島漁民仍擔心
日本週四起排放核廢水入海 中國痛批:不負責任
福島核廢水8/24入海!食品邊境檢驗納氚檢測?食藥署坦言2原因做不到
日本宣布8/24排放福島核廢水!原能會:強化輻射監測
日本擬24日排福島核處理水 環團:遺憾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