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心肌灌注掃描 冠心病無所遁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現代人隨著高血壓、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增加,心臟血管疾病也隨之增加,但 2015年台灣十大死因,心臟疾病為第二順位,僅次於惡性腫瘤,不容輕忽。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尹又平醫師表示,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手臂疼痛、氣喘、盜汗;非典型症狀表現,像是惡心、嘔吐、牙痛、頭痛、走路容易喘等。
心臟病的疼痛屬於內臟的轉移痛,只要是下顎、兩個手臂內側、上背、肚臍以上的部位疼痛,都可能是心臟病。除了疼痛部位甚廣,疼痛的時間是「持續幾分鐘」。
核醫心肌灌注掃描在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上,不論在鑑別診斷、病變顯示、術前評估及預後追蹤上都有所貢獻。
尹又平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的診斷方法中,臨床病史及身體檢查是最重要的診斷依據,許多病患在心臟科門診會因為胸痛、胸悶等症狀或心電圖等檢查發現異常,而被診斷疑似冠狀動脈心臟病,進而安排核醫心肌灌注掃描或心導管攝影檢查。
尹又平表示,核醫心肌灌注掃描是非侵入性的靜脈注射方法進行照影檢查,可以了解心肌缺氧狀況,且輻射劑量甚小,可以重複檢查,因此適合做為發病前後的篩選或追蹤檢查。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核醫心肌灌注掃描的檢查方式以運動介入法及藥物介入法最普遍。
不過,尹又平提醒,有支氣管痙攣(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對檢查用藥過敏、嚴重心律不整等病史的病人,在使用血管擴張藥物介入法時,很容易誘發副作用。
此外,尹又平表示,部分病患在檢查過程中視個人體質而異,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頭痛、頭暈、潮紅、胸悶、胸痛、腹痛、呼吸短促、心律不整、低血壓等,通常注射緩解藥物即可改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