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延役反覆 賴政府輸了民意

最近經濟部長郭智輝對核電延役髮夾彎的說法受到不少議論。但從郭智輝和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上任之初都透露「被動接受核電延役」的態度,再加上賴清德總統原本屬意的閣揆人選童子賢也公開主張「核能成基載電力」,這對軍紀嚴明的民進黨來說,不會是巧合。就理性考量,賴清德應該是希望核電延役,問題是要怎麼做到,卻不會引發黨內和支持者的強力反彈。

在國際石化燃料價格高漲下,拒絕核電就是依賴天然氣發電,而讓電價必須再度調升;再生能源無法穩定供電,也讓台灣的產業處於走鋼索的風險,這都對台灣不利。電價上漲、供電不穩將會成為賴清德執政的負擔,再加上核四確定除役後,台電立刻增加2825億的呆帳,平均台灣每人多負債1萬2千元,這很容易成為在野黨的攻擊點,也會拖累民進黨2026的選情。

然而,若賴清德擺明改朝換代了,所以「2025非核家園」沒了,這有勇氣但沒有政治智慧。因此不論是郭智輝或劉鏡清變來變去的說法,有兩個底線是沒變的:一、核電延役必須先修《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二、行政院不會主動提出修法版本。郭智輝所謂「核電目前不在基載與備載選項當中」,這與「修法後才能延役」,不但沒有矛盾,還可說是相輔相成。

一言以蔽之,賴清德應是想要在野陣營的政治保證,核電可以延,但責任大家一起分攤,因此必須由在野陣營起頭修法,由在野黨去承受環團的批評來降低賴政府的政治風險。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說他看到童子賢出來支持核電,就知道是賴清德在「測風向」,坦承第一個念頭是「才不要讓賴有台階下」;但隔天想一想,不管是不是為賴解套,他還是願意公開主張「核二、三應該延役」。又例如國民黨團主動提出《核管法》修正案,並得到民眾黨團的響應,這都是把台灣人民的福祉放在政黨利益之上。

藍白兩黨已表態願意協助賴清德延役核電,但即便修法放寬核電延役的申請期限,最後是否申請延役還是行政權的決定。如果在野陣營仁至義盡做到這個程度,賴政府還是要死守「2025非核家園」,那就要為能源不穩定產生的所有後果負完全的責任。

「表決可以輸,論述不能輸」,這對藍綠白三黨都是適用的,因為若輸了民意,一時通過法案,也可能招致政治後座力。而在社群時代要爭取民意,必須拋棄本位主義、意識形態,在法案上以人民福祉為優先,並有解釋優缺點的論述能力。賴政府在核電延役政策上的說法反覆,立場遊走,顯然把政黨利益的考量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只想靠在野黨解套。(作者為台灣新故鄉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