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公共污水下水道工程 導入AI控管降工安意外風險

桃園污水下水道工程正在加緊施作,這一處龜山區污水下水道工程已經完成第1期接管,而桃園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已經從升格前的3.11%上升到24.01%。不過其實下水道施作是高危險作業環境,安全監測一定要嚴謹。

桃園市水務局長劉振宇指出,「地底下可能會有不良的氣體,造成一些重大傷亡,所以即時監測可以確保我們工作人員的健康,以及他的生命安全。」

由於下水道施工作業空間侷限,工作人員容易發生墜落、溺水、缺氧中毒等情形,因此這次工程團隊除了設置職業安全衛生設施,也特別在工地人員管理上導入AI人臉辨識,運用在工地門禁管制,結合酒測儀和是否佩戴安全帽檢測,控管進出人員安全。

桃園市長張善政回應,「人進到工地以後有定位的功能,知道他在工地的什麼地方,萬一出事情的話可以很快找到他。」

另外還設置了智能環境監測顯示板,能夠即時顯示工區內氣體偵測、熱危害指數、溫濕度和空氣品質等監測訊息,再結合聲光警示系統發布工地異常狀況警告。

水務局表示,透過智慧 APP 即時監控等各項智慧科技控管,降低工安意外風險,如果示範計畫成效好將全面執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抗議下水道改道未獲通知 台中水利局:不會有淹水疑慮
【更新】高雄昨2工人下水道昏迷 送醫雙告不治
下水道工程 2越籍大學畢業生為賺錢淪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