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圳通水100年 靠科技管理省水

桃園大圳1924年通水,至今已經100年,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舉辦百周年紀念。農水署署長蔡昇甫(左二)出席「圳頭祭」,緬懷當年因公殉職的先烈。(賴佑維攝)
桃園大圳1924年通水,至今已經100年,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舉辦百周年紀念。農水署署長蔡昇甫(左二)出席「圳頭祭」,緬懷當年因公殉職的先烈。(賴佑維攝)

桃園大圳1924年通水,至今已經100年,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24日舉辦百周年紀念,農水署署長蔡昇甫表示,桃園大圳讓桃園變成北台灣糧倉,如今供水面臨氣候挑戰,桃園大圳也透過大數據、AI計算等穩定水源供給,迎接下個百年。

蔡昇甫24日主持「圳頭祭」儀式,緬懷殉職先人。他說,100年前桃園有好的土壤、日照,但是供水是問題,日本人打造桃園大圳,經過先人篳路藍縷,把桃園變成北台灣糧倉。時至今日,供水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用水更加困難,如今透過大數據、雲端、AI技術等穩定供水,期盼在供水無虞下,能帶給桃園市民良好的遊憩空間,讓桃園大圳從服務農民到嘉惠全民。

農水署桃園管理處長何明光說,桃園大圳是大工程,其中第3號隧道長4937公尺,當時是東亞第一長,全大圳更供灌2萬2000公頃農地。桃園大圳每年供水約3億噸,100年來已經超過300億噸,今年水情不好,也抽取新街溪、老街溪等水源使用,經過努力省水,本季已經用水無虞。

桃園管理處表示,科技管理供水有相當多層面,如監測埤塘水位、以灌區需水多少來提供用水,或估算未來降雨量來減少供水。約3年前開始推動以大數據、雲端、AI供水,目前數據還不算完整,未來經過5年、10年累積出資料後,相信在節約水量方面能有具體成效。

為紀念桃園大圳百周年,桃園管理處舉辦隧道健行、大圳沿岸健走、釣魚、攝影比賽等,詳細資訊可至桃園管理處官網查詢。

◤超前部署,省水節能◢
家庭必備省水神器 限時下殺中
冷氣、電扇一級省電這裡挑
節能補助攻略 家電選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