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科技執法增20處 6月起開罰

行政院專案核定6530萬元補助桃園市警察局建置20處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預計6月1日啟用,可偵測包含未禮讓行人等2至4項違規,年底還會再啟用29處科技執法,議員以「不教而殺謂之虐」呼籲師法外縣市提前在路口增設執法日和取締內容告示牌提醒用路人,也要加快罰單寄送速度,避免民眾接連觸法。

警方表示,行政院重視科技執法,補助內政部,再由各個縣市警察局專案申請,桃園市共爭取20處,並由每個分局因地制宜,依照違規數、肇事數、員警執法難易度等,共設置20處科技執法,取締包含超速、未依標誌標線號誌(違規左右轉)、未保持路口淨空、闖紅燈(含紅燈右轉及越線)、未依標誌標線號誌(機車未依兩段式左轉、違規轉彎)、機車行駛人行道、跨越雙白線、未禮讓行人,各個分局依照需要路口狀況選擇2至4種執法,其中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全市將從33處增加至36處。

警方指出,今年1至4月取締路口車不讓人6119件,同期比較增加3747件,取締行人違規631件,比同期增加401件,顯見科技執法有效提升取締成效,今年底將再啟用29處科技執法,並滾動式評估成效。

議員黃崇真樂見科技執法後行人事故率降低15%,但他指出,常有民眾抱怨科技執法地點預告標示不清,且寄出罰單可能拖延1至2個月,不少駕駛常一連收到數張同一種違規態樣的罰單才知道違規,他以新竹縣告示牌都有註明取締項目和實施日期為例,呼籲桃園跟進,執法前提前預告用路人,並增加預告牌面,另外警察製發罰單的速度也應該加速。

警方表示,為避免民眾誤觸法規,各科技執法路口均設有告示牌,且從1面增加為路口各行向共4面,警察局及交大網站也有公告建置位置,並設計QR碼、PDF檔案透過Line轉發給民眾廣為宣傳,今年下半年會再增加29處科技執法,將提前設置施行時間跟執法內容的告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