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通學廊道改善 大業國小親師生滿意

桃園市大業國小改善通學廊道,桃園市長張善政(前排右五)20日稱讚,工程經費不多,但有極大的效益。(賴佑維攝)
桃園市大業國小改善通學廊道,桃園市長張善政(前排右五)20日稱讚,工程經費不多,但有極大的效益。(賴佑維攝)

桃園市有270所國中、小,市府規畫改善99所學校通學廊道,已完成37所,市長張善政20日到桃園區大業國小了解通學廊道改善工程狀況,該校路口轉角增設葉狀島頭、新設避車彎、候車亭與公車亭,家長大讚交通變順、不再擔心淋雨。

張善政表示,希望達到99所學校通學廊道改善,目前已經有37所完工,另有7所正在施工。他說,這些經費並不多,但是效益很大,希望讓學校、家長、學生都能滿意。他指出,大業國小的改善總經費470萬元,感謝中央給予經費支持,以及工務局、養工處、交通局積極與校方溝通,讓通學環境煥然一新。

桃園市養護工程處指出,與學校、交通局多次會勘,決定以增設避車彎、候車亭及座椅,並在路口轉角處增設島頭,增加學童停等紅綠燈安全。另退縮既有人行道,增加汽、機車臨停空間,避免家長接送時塞車。既有公車亭改為智慧站牌,於候車亭增設燈光,提升夜晚明視度及美觀,並於候車亭下方設置布告欄供教育使用,讓家長、學生有安全的空間,也可改善交通。

大業國小校長伍鴻麟表示,學校有1700多名學生,有2/3經由大門上下學,家長看到通學廊道改善都很高興,尤其是候車亭的雨棚,學生等家長時不用再擔心淋雨問題,雨棚還很貼心一路延伸到學校裡面,讓學生下車到走進教室都不用擔心下雨。家長說,以前接送小孩時,車子都擠在一起,改善後順暢很多,大家也很有規矩,不影響到道路行車。

工務局指出,將以7大手段改善通學環境,包含建立實體人行道、新設候車亭,搭配增設避車彎及家長接送區、設置無障礙路緣斜坡道及導盲磚、移除或移置障礙物、搭配庇護島及路口島頭及行穿線退縮和檢討號誌時制,擴大路口停等空間、導入通學巷時段性禁入、路口換裝雙色溫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