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龍岡圖書館 融合多元異域文化

記者劉昕翊/專題報導

名列「全臺最美圖書館」之一的龍岡圖書館,整體以大量「書」、「樹木」為元素,擁有如一本巨書般的外觀,顛覆民眾對傳統圖書館的刻板印象;內部將當地多元文化、異域元素與故事結合,特別設置多元雜誌及多元圖書區,盼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落」,也成為熱門打卡景點。

有機概念導入建築設計

桃園龍岡是大量眷村聚集地,擁有雲南、泰國、緬甸等地軍眷,加上許多新住民,因此建築師以多元文化為特色,秉持把「有機」的概念導入建築,讓風、光、水、綠回應民眾對大自然嚮往的理念,建造龍岡圖書館,於民國104年落成,建築面積為1028平方公尺。

外牆採用木質色系的黃色及白色搭配,設計猶如一本被翻開的書,在南向各層窗戶設計猶如45本書的遮陽板群,形成琳瑯滿目的書,象徵著「閱讀」,而北向則是面對綠帶的整面玻璃帷幕,象徵翻開書本後寬廣而豐富的世界,如同榕樹鬚根的遮陽,也隱喻著知識的傳承。

內部則使用大量木造裝潢,共分為閱覽室、多功能教室、藏書書庫、兒童閱覽區、兒童故事屋等地上4層,以及地下2層的停車場。抵達圖書館大門,引人駐足欣賞的是,側面牆上透過活字版印刷呈現放大版凸出且左右相反的「鑄字」,將中壢市的眷村文化與鄰近馬祖新村的地緣關係結合,藉由作者蘇偉貞的散文作品集《租書店的女兒》中的段落,傳達眷村歷史與龍岡的共鳴之處。

每個人都能找到閱讀角落

專屬於各族群的主題特色閱讀空間,使得人人都能找到閱讀角落。走入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1樓挑高8公尺的天花板,有著宛如榕樹樹根擴張的設計、豐富的點狀光源及錯綜複雜的曲線,讓遊客不自覺放慢腳步欣賞,彷彿進入大樹的懷抱;與老樹相呼應的閱報空間,窗外可見一棵棵的老榕樹,民眾伴隨著陽光從枝葉縫隙灑下的光影閱讀報紙,宛如一幅畫,享受如樹下閱讀的寧靜。

2樓延續樹狀的設計,同時以香杉和橡木延續自然氣息,色彩、燈光、擺設與開闊的視野,都使樓層的氛圍更加活潑、元氣;其中,「兒童故事屋」猶如孩童在樹上的祕密基地,抬頭仰望可見生長茂盛的綠色闊葉,孩童可在樹屋中沉迷於閱讀的樂趣、分享書籍;「兒童閱覽區」則以「樹木」元素設計樹洞閱讀區,進一步為小朋友打造富有童趣的大自然空間。

榮獲鑽石級綠建築認證

3樓為舒適悠閒的主書庫及閱讀區,迎面而來的是層層的書架,大多數的館藏皆收藏於此,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多元文化區」,藏有緬甸語、泰語、越南話等多國書籍,側面展現出龍岡豐富的種族文化;另也設計多變化的座位區,創造各式閱讀角落,讓民眾選定書籍,即可隨意找位置坐下閱讀,並安排筆電區,設有插座方便讀者隨時補充電力。

4樓則為溫書室及多功能教室,是館內最寧靜之處,提供民眾安靜自習;大面窗設計盡覽戶外綠意,充沛的光線,更讓館內每一處都適合閱讀。此外,圖書館還設有雨水回收系統、太陽能電板等多樣綠建材,榮獲鑽石級綠建築認證。

龍岡圖書館擁有如一本巨書般的簡約風格外觀,顛覆民眾對傳統圖書館的刻板印象。 (記者劉昕翊攝)

圖書館南向各層窗戶設計,猶如45本書的遮陽板群,形成琳瑯滿目的書,象徵著「閱讀」。(記者劉昕翊攝)

引人駐足欣賞的牆面上,透過活字版印刷呈現的「鑄字」,傳達眷村歷史與龍岡的共鳴之處。(記者劉昕翊攝)

3樓「多元文化區」,典藏緬甸語、泰語、越南話等多國書籍。(記者劉昕翊攝)

參觀資訊

周邊景點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