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新塔台曝光 國門航管員日常首度開箱

圖1:桃機新、舊塔台右左相望 (吳琍君攝)
圖1:桃機新、舊塔台右左相望 (吳琍君攝)


桃園國際機場高齡40歲的舊塔台,終於即將走入歷史。高大又聰明俊俏的全新塔台確定將於12月16日正式接棒,守護桃機每年已達26萬架次飛機的起降安全,而且把關能力上看40萬架次。而隨著新塔台在日前曝光,塔台航管員的日常也首度開箱,讓人驚覺,這個擁有絕佳視野的「天空之城」,其實危機四伏。#央廣記者吳琍君採訪報導#

送往迎來40年 舊塔台功成身退

桃園機場舊塔台自1979年2月26日啟用迄今已逾40年,起降航班也從初期一天不到100架,到現在每天都超過730架;今年10月高峰,每天平均甚至高達742架。


桃機舊塔台送往迎來40年 即將功成身退 (吳琍君攝)

為因應桃園機場未來航行量的成長,政府投入新台幣12億7千萬元,「桃園機場塔台暨整體園區新建工程計畫」終於將在今年底完工,全新智慧化的塔台也預計12月中正式接下守護國門安全的重任。


桃機新、舊塔台模型 (吳琍君攝)

「飛航服務總台」總台長黃麗君指出,新塔台除了外觀模仿野柳地標「女王頭」凝視遠方的姿態,有如塔台管制員時刻注視機場動態、目迎目送航機起降並眺望守護旅客的安全外,身形也較舊塔台更為高大。她說:『(原音)整個塔台的高度是65公尺,含上面有一個3公尺的天線,那這個高度是我們舊塔台46公尺的1.4倍,提供給我們飛航管制還有氣象觀測更高、更好的一個視野;另外我們塔頂這個10樓的航管作業室,直徑是14公尺,然後它的面積是我們舊塔台的2.5倍,所以我們在裡面,可以容納更多的管制席位跟設備。』


桃機新塔台外觀模仿野柳地標「女王頭」,身形更為高大 (吳琍君攝)

視野萬金難求 高大只為安全

更高大的新塔台,聽起來簡單,卻暗藏了守護飛航安全的關鍵字。

「台北近場管制塔台」塔台長袁星健指出,新、舊塔台正好位於一、二航廈及南、北跑道間。隨著一期航廈、二期航廈陸續興建,加上近年新塔台的動工,導致舊塔台的視野陸續被遮斷,根本看不全落在航廈或新塔台後頭的飛機和停機坪,只能依賴四處架設的監視器,來補足監看的死角。


從桃機舊塔台望出去,新塔台正好遮斷了視野。(吳琍君攝)

而為了再三確認是否安全,也導致航管效能無法提升。正因如此,袁星健強調,萬金難求一個絕佳的視野。他說:『(原音)至少高,我看的view就好。view都是千萬、億萬買不到的。你的視野開闊了以後,其實你對於地面航勤的掌控就非常地有信心;你去管制飛機,至少大家心情就愉快一些,你自然就可以提供更好的飛航安全的服務跟保證。』


塔台長袁星健介紹已經清空的舊塔台狹小的空間 (吳琍君攝)

此外,舊塔台的直徑只有9米,執勤時只能容納4個席位,而且全都擠在同一邊;另一邊則是班務督導以及輪番上場的待命人員。總計7人,全擠在不到9坪的空間,而且一待就是12個鐘頭,上來時還要爬過一長段僅能容身的迴旋樓梯。


到舊塔台時還要先爬上一長段僅能容身的迴旋樓梯。(吳琍君攝)

為此,不要說媒體,「連部長都沒來過」,因為實在太擠了!袁星健說:『(原音)「大」帶給我們甚麼?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負責管制起飛跟降落的那個席位,我們叫做「機場管制席」,現在只有一個人,其實他的負荷是非常大的,他同時要監看南、北兩條跑道。那以往我們這個舊塔台的地方,是沒有空間、連空間都沒有;那現在這個塔台來講,我就可以未來很快地,大概在明年底、甚至於後年左右,我們就會把這個機場管制席,分成南、北機場管制席,就有人可以專心地看南跑道、北跑道。』


航管員在新塔台工作的身影。(吳琍君攝)

化繁為簡 航管大腦智慧升級

不過更重要的是,過去每名航管員前方,都放了各式各樣的設備,包括無線電、風向風速計、低空風切系統、航班資訊、場面雷達及助導航設施等,桌面非常凌亂;航管員則像八爪章魚一樣,不時要切換各種系統,來發出各項指令。

新塔台眺望機場(吳琍君攝)

現在新的航管中心則比照法國戴高樂機場,採用瑞典商設計的自動化系統,整合15套系統後,航管員前方只要放一台大型電腦、還有2支分別跟機師及航勤通話的無線電,就可以從容完成指揮調度。黃麗君說:『(原音)我們建構了一套整合型的塔台自動化系統,這套系統融合了15套系統,包括監視的訊號、還有飛航的情報資料、還有我們航空氣象的觀測、甚或機場場面的燈光以及停機坪管理等等,協助管制員利用這套更智慧化的系統,來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率的飛航管制服務。』


新塔台眺望機場(吳琍君攝)

全新塔台模擬機 強化航管員應變能力

此外,新塔台還請來英國廠商,參考中東的卡達機場,建置了一套寬8公尺、高2.9公尺的塔台模擬機,360度的環形螢幕還可以3D模擬各種機場狀況及天候,強化塔台管制員的應變能力。

事實上,一名航管員需先通過民航特考,然後到民航訓練所受訓半年,熟悉各種航管作業法規、航空氣象及專業術語後,再到塔台實習半年,之後才能考照。但即使筆試很強,上場時無法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最後還是會慘遭淘汰。


塔台模擬機模擬機師置身駕駛艙,準備降落時遇到降雪。(吳琍君攝)

台北塔台專案小組副主任畢金菱就指出,每年因此遭到淘汰的人數高達1/4。她說:『(原音)其實有些人很會考筆試,但是你真的上的話,他是會慌亂的,就沒有辦法考過。所以我們後來呢也會變成你真的考不過,我們就會刷掉,因為這個東西不能開玩笑的。如果這個人的人格特質是不適合做管制員,因為他們要很快速去處理所有的事情,當有飛行員跟你講話的時候,你趕快去按頻道,用無線電麥克風跟他講話;那當有車輛跟你講話的時候,你還要拿出手持的無線電,去跟車輛的人對話。就是一心多用,這是管制員最需要的特質。』

也因此,儘管航管員的薪水很高,但養成相當不易。即使行政院核定航管員的每月工時是162小時,但迄今全台330多名航管員的月工時都達到200小時。這也讓航管員成為名符其實的高薪、高壓、高工時的三高工作。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