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群 我從雨林野村來闖蕩文化城

《熱帶女子迷航誌》曾獲國立台灣文學館年度好書肯定。(圖片來源/文化臺中授權轉載,下同)

出身馬來西亞熱帶雨林旁的小村莊,梁金群來到臺中讀大學,勤於筆耕,屢屢攻下各項文學獎,並已出版了四本散文集及小說,在文學界闖出了一片天地;梁金群的文學人生,充滿傳奇色彩,耐人咀嚼。

床邊故事種下寫作種子

梁金群1970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一處窮鄉僻壤的華人新村,她家的旁邊就是熱帶雨林,父親靠著燒芭(焚燒熱帶雨林以開闢耕地)拓荒維生,養活了一大家子。來自廣西的梁父,很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因此10 個兄弟姊妹排行老么的梁金群,從小學到高中都讀僑校,其高中就讀的崇華中學,當年更是因為國父孫中山先生而創立,別具歷史意義。

17歲攝於馬來西亞老家的榴槤園。

梁金群的外婆是苗族,她小時候睡前最喜歡聽媽媽講苗寨故事,養成她的好奇心。小學三年級時寫的一篇文章被老師投稿到《南洋商報》,刊登後拿到一筆可觀的稿費。在偏僻鄉下,自己能夠賺到豐厚的零用錢,讓她無比興奮雀躍,也開始編織起美麗的作家夢。不被挫折擊垮努力筆耕梁金群高中時努力投稿,積存了幾萬元,一心想到臺灣讀大學中文系;她說,哥哥剛好在臺工作,允諾支援學費,曾來臺讀書的村人推薦逢甲大學,就這樣於1990 年來臺,完成中文系學士及碩士學業後順利進入職場,51 歲從高中教職退休再考進博士班深造,現正準備博士論文。梁金群除了獲聘兼任講師,還拿到科技部研究補助,全國私立大學包含她只有兩個人申請通過,也是逢甲大學中文系第一人,師生均與有榮焉。

20歲攝於茶園之三。

她回想初來臺求學時,著實很辛苦,擔心沒錢過日子,同時兼了兩三份工作,曾在七期重劃區的豪宅打掃,強力清潔劑讓雙手傷痕累累;最挫折的是,投稿臺灣的報紙副刊,屢次石沉大海,文學獎更不用說了,幾經細究,發現原來兩地的文字使用差異,馬國重口語化,而臺灣講求精緻,因此作品始終不得青睞。

所幸校內的逢甲文學獎、耕心文學獎讓她有磨練文字的機會,加上系主任黃敬欽、大一導師施懿琳、碩博指導教授余美玲等人多方鼓勵,以及先生一路上的支持,才慢慢重拾信心,每個都是她生命中的貴人。

梁金群到臺中市圖坪林分館擔任親子講座講師梁金群第一次校外比賽獲獎,是全國學生文學獎,其他亦陸續得到臺中縣文學獎、桐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竹塹文學獎、苗栗縣夢花文學獎等十幾個文學獎。梁金群不諱言:「來臺灣求學的外籍生,都有特別的生命經驗,但文字使用上難免不夠精緻,靠文字吃飯,心理素質要很強,必須耐得住磨練,才有成功的機會。」

梁金群目前在逢甲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並擔任講師。

春風化雨關懷新住民

梁金群碩士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服務,負責藝文活動企劃、出版品編輯等,辦理過第一屆媽祖文化節及開館藝術季活動;也到過出版社擔任短暫的編輯工作。2001 年轉任教職,先後在臺中的嘉陽高中和宜寧高中擔任國文科教師,學生們總愛喚她作「金媽」或「阿金老師」,可見師生間感情極佳。

梁金群到沙鹿國中協同教學作文課。

梁金群教學及寫作之餘,也協助臺中市立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多次擔任臺中市閱讀節講師及圖書館評鑑委員,並在市立圖書館辦理多場專題講座,如「你所不知道的馬來西亞」、「外國媽媽的教育方式」等,目前亦致力於幫助來自各地區的新住民融入臺灣社會。

梁金群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散文集《愛的教育進行式-阿金老師的帶班心情》、《流浪老輸》、《熱帶女子迷航誌》及小說《野村少女─馬來西亞新村生活隨筆》。《熱帶女子迷航誌》一書,亦獲2016年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專案」決選年度好書。2020 年的《野村少女》在臺、港、新、馬四地發行,3 個月就二刷,獲得該年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讀家選書」文學類十大推薦好書;2020 年4 月,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特邀梁金群舉辦《野村少女》線上師生閱讀講座活動。

梁金群到臺中市圖坪林分館擔任親子講座講師。

最適合作家居住的城市

定居臺中西屯區多年的梁金群,最樂於享受臺中市的圖書館及藝文環境,她說,最愛溪西圖書館、國美館的碑林及港區藝術中心,而臺中的文化特質,在市立圖書館的分館最能彰顯出來。梁金群大力推薦,臺中對於有志於寫作的人、甚至作家來說,真的是一個很舒服的地方,尤其是市圖各個分館都是最佳園地。她因擔任圖書館評鑑委員的機緣,較有機會走訪市圖各個分館,她發現,每個分館的藏書,都很有自己的館藏特色;而她認為市立圖書館最大最強的功能,是可以預約借閱所有分館的藏書,並且指定送到就近的分館,確實非常的方便。

梁金群曾在臺中文學館舉辦簽書會。

臺灣新住民人口愈來愈多,梁金群認為圖書館可以視經費的增加,適時增購泰、越及印尼等國文字的圖書,讓人口較多的新住民朋友願意進入圖書館閱讀,展現文化的包容度,進而藉由閱讀提升文化素養,讓臺中的文化發展出更加多元豐富的樣貌。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用愛與勇氣 傳遞烏克蘭家鄉味:林歐莉亞
AI人工智慧如何推動「節能」?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李達生教授分享三大應用
年終聚餐不斷?醫傳授「保糖降脂心法」 開心享受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