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小心生這些病!預防「梅雨病」可以怎麼做?

每年5、6月是台灣的梅雨季,陰雨連綿、潮溼又悶熱的天氣,是各種黴菌、塵蟎繁殖的溫床;再加上氣溫變化大,不僅讓人深感不適,許多健康危機也悄悄浮現。究竟梅雨季要注意哪些疾病?要預防這些「梅雨病」又該怎麼做呢?一起來了解!

梅雨季潮溼悶熱的天氣,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示意圖/Getty Images)
梅雨季潮溼悶熱的天氣,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示意圖/Getty Images)

梅雨季要注意哪些疾病?

氣喘

梅雨季會帶來豐沛的雨量,潮溼的環境是塵蟎、黴菌等過敏原大量孳生的溫床,日夜溫差變化又大,氣喘患者發作機率大增。根據研究,台灣約200萬成人深受氣喘所苦,氣喘發作時,除了會有喘不過氣的症狀,也可能有慢性夜咳的現象,進而影響睡眠。現階段氣喘仍無法根治,要是控制不良,容易反覆發作,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醫師建議,氣喘患者應養成定期回診的習慣,並需遵照醫囑正確按時地服藥,才能避免氣喘惡化。

皮膚疾病(黴菌感染)

梅雨季集結了日曬、汗水、高溫與溼氣,種種因素為皮膚帶來不少麻煩,像是黴菌容易在溼度50%、溫度11°C以上的環境快速繁殖,梅雨季便成為皮膚科就診的旺季。

此外,連綿的降雨,常讓人的腳掌悶於鞋襪之中,容易得到香港腳。灰指甲也是黴菌感染指甲造成的,受感染的指甲會變厚、變黃。汗斑則是由皮屑芽胞菌在皮膚上繁殖所導致,易在汗水混合著皮脂處發生,形成紅色、棕色或白色的斑塊

而女性私密處若長期不通風,梅雨季更容易感染念珠菌,造成陰道發炎;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會反覆感染,灼熱刺痛感會讓人很不舒服。

上呼吸道感染

梅雨季一到,你是不是也跟著噴嚏打不停呢?這可能與塵蟎有關。因為梅雨季潮溼悶熱的環境是塵蟎的最愛,塵蟎數量大增時,過敏者一旦接觸到塵蟎糞便、屍體,就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出現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

而梅雨季開始後,因為氣溫逐漸升高,待在冷氣房的時間相對增加,雖然開冷氣某種程度上具有除溼的功效,但因空氣流通性差,人群交叉感染呼吸系統疾病的機率大增,抵抗力偏弱時,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流鼻涕、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節宿疾者

梅雨季節位於春夏交界之際,晴雨變化快,日夜溫差也較大。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得源指出,每當溼度變高或溫度變低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病的嚴重程度會提高至少10%~15%,發病時關節可能疼痛難耐,患者應留意居家溫度與溼度、善用除溼機,最重要的是注意定時服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外,天氣寒冷潮溼時,也會增加關節痠痛的機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醫師趙顗絢表示,活動量大的勞動者、女性和更年期者、腿部結構異常者(如O型腿或外八)、肥胖者或膝蓋曾受傷者,梅雨季也要特別留心。

心血管疾病

梅雨季節日夜溫差大,進出冷氣房的溫差也大,均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或擴張,血管可能因此破裂或產生急性血栓,當發生血栓的位置在腦部,可能產生腦中風,在心臟則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主任徐立昇提醒,溫差大的環境,血壓也會變得不穩定,高血壓患者務必定期服藥。

預防梅雨病,可以怎麼做?

預防勝於治療!既然梅雨季可能引發上述疾病,那麼在疾病發生前,更應該做好環境管理、注意自身清潔衛生,並且養成良好習慣,避免病菌找上門。

保持環境清潔與通風

維持居家、工作環境的清潔,並常保通風。家中的沙發、地毯,要經常除塵;個人使用的毛巾、床單、枕頭套、被褥等,也要勤勞清洗,並且曬乾、烘乾;若冷氣或冷氣濾網長期未清潔,亦容易孳生塵蟎,最好定期清洗,盡可能防範導致過敏和皮膚疾病的根源。若家中有除溼機,也可以善用除溼機去除溼氣

延伸閱讀》冷氣怎麼洗?清洗冷氣有何好處?冷氣清洗後還是

留意個人清潔與衛生

高溫溼熱的梅雨季,常使得人體因雨水、流汗而溼黏,尤須注重身體的乾爽及清潔。例如,鞋襪被雨淋溼時應趕快更換,出門可以多帶一雙鞋襪,或在辦公室多放一雙鞋子備用。流汗後盡快沐浴,並換上透氣衣物,讓皮膚保持在乾燥、涼爽的環境中。

多喝水、減少溫差 出現症狀立即就診

倘若飲水量不足,血液容易變得黏稠,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血管阻塞等風險連帶大增。另外,穿著衣物也要搭配溫度做適當調整,室內空調不要開得太低溫,以防室內外溫差過大。若是出現梅雨疾病相關症狀,則應趁早就醫診治。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