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當心「陰道炎」!陰道炎是什麼?提升免疫力可以預防嗎?

陰道炎發生與梅雨季有關?每年5月至6月是台灣的梅雨季,期間陰雨潮溼又悶熱,不僅讓人深感不適,許多健康危機也隨之浮現,除了常見的氣喘、濕疹,陰道炎帶來的搔癢感和惱人異味,也讓不少女性坐立難安。究竟陰道炎是什麼?跟梅雨季有何關係?提升免疫力是否有助於預防陰道炎呢?一起來了解。

梅雨季潮溼悶熱,易使陰道炎反覆發作,患者可能出現搔癢灼熱、紅腫疼痛等症狀。(示意圖/Getty Images)
梅雨季潮溼悶熱,易使陰道炎反覆發作,患者可能出現搔癢灼熱、紅腫疼痛等症狀。(示意圖/Getty Images)

陰道炎是什麼?分為哪幾類?

醫師李毅評表示,陰道是外陰部與子宮間的通道,為了維持陰道溼潤,女性本來就會產生分泌物。那麼陰道炎究竟是什麼呢?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說法,陰道炎是普遍的婦科疾病,泛指陰道有感染、發炎、正常菌叢改變,使得陰道產生搔癢感、異常分泌物或異味等狀況,許多女性都深受陰道炎所苦。

婦產科醫師陳怡潔進一步說明,陰道炎可依致病源不同,大致分為三大類:

  • 細菌性陰道炎:是陰道炎最常見的種類。由於陰道內多以乳酸菌為主,pH值約為4~5的弱酸性,若是菌種出現變化,可能改變陰道酸鹼值,進而出現異狀,患者陰道會有白色帶腥味的水狀分泌物,外陰有輕微搔癢感。有多位不固定性伴侶、常進行陰道灌洗、性行為頻繁、抽菸等,都是細菌性陰道炎的高風險行為。

  • 念珠菌(黴菌)陰道炎:陰道內念珠菌異常增生所致。營養師周寧指出,念珠菌感染常發生於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長期服用藥物者、孕婦及糖尿病患者,患者陰部會有白色無臭、半固態的濃稠渣狀分泌物,外陰會感到搔癢、伴隨腫脹,性交或排尿時有灼熱疼痛感。

  • 陰道滴蟲感染陰道炎:屬於一種性傳染病。女性被感染時,常會出現黃綠色泡沫狀、帶有惡臭的分泌物,外陰會感覺搔癢,排尿或性交時亦有灼熱疼痛感。吸菸、危險性行為、使用子宮內避孕器,都是高風險族群。

陰道炎成因為何?跟梅雨季有關嗎?

造成陰道炎的原因很多,不同的陰道炎成因也不盡相同,吃過多甜食、抽菸酗酒、熬夜或睡不好、衛生習慣不佳、性行為頻繁、懷孕導致荷爾蒙改變、本身有糖尿病,甚至是天氣變化,都是可能誘發陰道炎的原因。

而溫暖潮溼的梅雨季,是適合黴菌生長的溫床,在溫、溼度大幅改變之際,會使黴菌蠢蠢欲動並乘機大舉入侵人體;要是再加上女性工作需長時間久坐、時常穿著緊身且不透氣的褲子裙子,發生念珠菌(黴菌)陰道炎的風險便會大大提升。

提升免疫力能改善陰道炎嗎?

免疫力低下是誘發陰道炎的主因之一,婦產科醫師郭安妮提醒,充足的睡眠、飲食均衡、適當紓壓與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陰道炎發生的機會。此外,想要預防惱人的陰道炎,依據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衛教資料,還有以下日常保健方式:

  • 如廁後,衛生紙應由前往後擦拭,以免將肛門的細菌帶往陰部。

  • 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清潔用品清洗外陰;避免用含香水成分的洗劑清洗。

  • 勿過度清洗陰道,以防破壞正常菌叢,讓酵母菌過度繁殖。

  • 感染時,盡量以淋浴方式洗澡,避免泡澡;如分泌物增多,可使用溫水坐浴。

  • 保持陰部乾爽透氣,避免穿緊身褲,可穿著棉質透氣的褲子,且內褲應勤換、並盡可能在太陽通風處曬乾。

  • 減少使用含有香味成分的衛生紙或衛生棉、護墊及衛生棉條,非生理期盡量不用衛生棉墊。

  • 性行為時務必正確使用保險套,保護自己;性行為後最好解尿,並用溫清水適當清洗。

  • 飲食均衡,克制甜食,防止攝入過多糖分,改變陰道酸鹼平衡。

  • 營養師周寧建議,適量補充B群、維生素C,能夠幫助維持人體免疫系統,預防陰道炎的發生。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