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地方歷史脈絡 卑南鄉志歷時3年編撰完成

臺東縣卑南鄉公所與東臺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編撰《卑南鄉志》。
臺東縣卑南鄉公所與東臺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編撰《卑南鄉志》。

臺東縣卑南鄉公所與東臺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編撰《卑南鄉志》,深入各社區部落踏查訪問,梳理歷史脈絡,歷時3年編撰完成,透過文字、圖片完整記錄卑南鄉的興起與沒落,也盼藉此凝聚鄉土認同與族群共識。

 

著名的卑南包子不在卑南鄉,卑南文化公園也不在卑南鄉,而臺東市卻有個卑南里,箇中秘辛卑南鄉志說分明。1974年臺東鎮為升格成臺東市,擴大行政區,將原屬卑南鄉的卑南、南王、建和、知本等10村劃入臺東鎮,順利升格,也造成「卑南不在卑南」的現象。

 

卑南鄉人口數在臺東縣僅次於臺東市,是人口第1大的鄉鎮,卻久未有鄉志紀載史料,直到3年前,鄉公所與東臺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孟祥瀚教授團隊、臺東大學林靖修、張育銓等學者合作,順利完成卑南鄉志編撰,於日前公開發表。

 

卑南鄉公所表示,為完成鄉志編撰,團隊走遍整個卑南鄉,遍訪當地耆老,並用心考證,一步步拼湊出卑南鄉的歷史與記憶,接續也將推動鄉內各村的村志編撰,更完整的紀錄下卑南鄉每一片土地、每一則故事。

 

卑南鄉志包含地理、史前、政事、原住民族、漢人、社會、經濟、教育、文化與人物等10篇幅,分為上下冊,另提供電子書、QR code訪談影片,以多元方式呈現卑南鄉的發展歷程、文化風情,也彰顯區域拓墾的特色、自然與人文下的人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