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危險嗎?忽略「2關鍵」小心發炎、感染都上門!牙醫師告訴你:留意掌握「3重點」降低風險

牙科常常被民眾描述為「恐怖」「最不想看」的科別之一,不外乎是鑽牙的聲音,又或是上麻藥的疼痛等等。根據臺灣牙醫師公會統計,有高達1800萬人害怕看牙醫,其中32%的人表示寧願高空彈跳也不願看牙醫,可能導致許多人拖延就醫,甚至不願去看牙醫,進一步造成牙齒、口腔問題變嚴重。星輝牙醫診所蕭家輝醫師解釋,若事先了解牙齒手術、專業的醫療器材為何、甚至可以使用「拋棄式醫材」,不僅幫助減少感染風險,或許也能消除看牙的緊張感!

不只有白袍高血壓,竟也有「牙科恐懼症」!

白袍高血壓是指在醫療院所中由於情緒壓力和焦慮所引起的暫時性高血壓,而牙科恐懼症(dental fear)是指,患者可能面臨的「疼痛、鑽牙的酸麻感、聲音」這三大恐懼因素,因此對牙科治療感到異常恐懼,導致可能會有延誤就診的狀況。

但是牙科的定期檢查對於口腔健康尤其重要。根據健保署的規定,建議每半年至少要去一次牙科進行檢查,更甚至可以每三個月~半年就檢查一次牙齒,尤其對於老年人和6歲以下的孩童,還可以享受免費的塗氟服務。

牙痛就要拔牙、植牙?什麼時候要植牙?

植牙在口腔治療中是一個重要的選擇,但是否需要植牙取決於患者的具體情況。儘管植牙手術已經普及,但牙醫應該評估每顆牙齒的狀況,只有在無法挽救的情況下才應該考慮植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植牙後的「術後護理」同樣重要,因為根據歐洲統計數據,植牙後三~五年內,會有35%到37.5%的植牙牙齒造成「植體牙齦炎」、27.5%造成「植體周圍炎」。因此術後的照顧,如近期回診、確保口腔衛生、咬合狀況(不吃過硬的食物),以及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以確保植牙的成功。

植體周圍炎:就像自然牙的牙周病一樣,會造成牙齦發炎、骨頭喪失,導致植牙的失敗。

你該知道的植牙感染風險

除了上述術後護理要謹記外,在植牙手術中,與其他手術一樣,患者和醫生都會關注感染風險。在COVID-19後,患者開始更加關注衛生情況,因此,現在的醫療診所都有嚴格的消毒標準操作SOP。

雖醫療院所普遍執行SOP,但是在一些器械的重複使用上,還是可能存在著交叉感染的風險。過去人們擔心的是愛滋病,但現在政府對於愛滋病的防控已經相對完善。因此,醫生現在更擔心的是B型肝炎和C型肝炎的傳播。

「拋棄式鑽針」降低感染風險、手術不出錯

為了避免感染,首先需要正確診斷,現在醫療已經進步到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和數位牙醫技術,這些能夠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和手術規劃,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此外,醫生執行手術時選擇合適的器械、器械使用後的消毒都很重要。如器械長期使用,可能會生銹、鈍化,這些可能是造成植牙手術失敗的原因之一,因此定期更換器械是必要的。

在台灣,醫療費用一直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好的醫療品質不可能有太便宜的價格,醫生必須付出更多成本,使用更好的材料和器械,這自然會反映在收費上。

其實植牙更應關注的是「使用的品牌、器械和設備」是否適當。植牙前,可以先研究植牙品牌,或是觀察有無以下三關鍵:

很多時候,低價競爭導致手術後的併發症增加。因此,醫生的建議和品牌的選擇非常重要。有些品牌甚至提供一次性、拋棄式的器械,連包材都有經過γ射線的消毒,如此一來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讓患者更加安心。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更多良醫文章
胃食道逆流7症狀:胸痛、喉嚨卡卡...原因、飲食宜忌、5招快速舒緩一次看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