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致背痛腳麻難行 須考慮手術

平時從事大樓保全工作的林先生身體硬朗,一天之中巡視環境、上下幾十層樓的任務,對六十九歲的他可說是家常便飯。但出乎意料,原本體格強健的林先生竟然坐著輪椅由家人推進診間,表情痛苦地說一週前突然背痛、左腳麻痛,原以為是背部退化而不以為意,結果早上起床後竟痛到使不上力,完全無法走動。

初步檢查疑是神經壓迫導致,立刻安排林先生接受磁振造影(MRI)檢查,結果診斷為急性腰椎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的嚴重壓迫,隔天立即安排脊椎椎板移除合併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一個月後獲得解決。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骨科張釗睿醫師指出,椎間盤退化導致的發炎反應是背痛的元凶,除了肥胖與體力勞動之外,會增加全身發炎反應的吸菸也是導致椎間盤突出的高危險因子。椎間盤突出會有背部疼痛及下肢痠麻的症狀,九成病人能藉由保守治療得到症狀緩解,包括口服消炎藥合併物理治療或復健療程,也有需在開刀房做硬膜外注射類固醇及止痛藥治療的。但張釗睿醫師表示,嚴重的椎間盤突出會導致下肢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就需要接受緊急的減壓手術治療,方能徹底解決病灶。

嚴重椎間盤突出病人的下肢檢查至關重要,特別是下肢的髖關節與膝關節,MRI是主要的檢查診斷工具,若有特殊情況無法接受MRI檢查,則會以電腦斷層(CT)搭配顯影劑來確定診斷;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兩成的六十歲以上正常族群,會在MRI檢查發現椎間盤退化或突出,但卻無症狀;因此,並非影像上觀察到椎管狹窄者都需要接受治療。

張釗睿醫師說,病人若接受三個月的保守治療卻無改善,就需考慮手術的介入,並依病人年紀、症狀表現、病灶位置及型態考量,規劃選擇傳統開放性手術減壓,或微創技術減壓。張釗睿醫師也提醒,治療延遲超過六個月,就可能降低脊椎減壓手術治療效果和症狀改善程度;因此,有症狀患者應及早就醫接受適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