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芳華虛度」影展《繼園臺七號》與《淚王子》的佛跳牆美學|影評

《繼園臺七號》曾令林子祥看過後灑淚,而他的兒子林德信也為片中男主角配音。(CATCHPLAY提供)
《繼園臺七號》曾令林子祥看過後灑淚,而他的兒子林德信也為片中男主角配音。(CATCHPLAY提供)

【黃以曦影評專欄】楊凡「芳華虛度」影展,選映了七部楊凡的作品,其中包括了2019年拿到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的《繼園臺七號》,以及之前的《淚王子》、《美少年之戀》、《妖街皇后》、《流金歲月》、《海上花》、《玫瑰的故事》等。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楊凡1947年出生於湖北漢口,在香港與臺灣成長;先在香港發展攝影事業,1984年的電影處女作《少女日記》(A Certain Romance)後,開始電影事業。二十多年來的十餘部作品,長期投入於性別議題的題材,且以風格化的獨樹一格電影語彙,展現其浪漫唯美的美學。

中港台上百名動畫工作者共同打造《繼園臺七號》場景,透過手工繪製後進行電腦上色,相當細膩。(CATCHPLAY)
中港台上百名動畫工作者共同打造《繼園臺七號》場景,透過手工繪製後進行電腦上色,相當細膩。(CATCHPLAY)

雖然楊凡常被認為是香港導演,但其實他和台灣的淵源頗深,2009年《淚王子》在高雄拍攝,故事講述的是眷村裡的白色恐怖事件,儘管題材似乎應該放在政治脈絡與白色恐怖歷史裡來討論,但《淚王子》和人們常並置分析的侯孝賢1989 年的《悲情城市》到底是全然不同的作品。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改編自真人實事情的《淚王子》以空軍眷村為背景,飛官與妻子和女兒原本過著平靜美滿的日子,卻莫名被套上思想罪名,兩姊妹只好分開且寄人籬下。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在大時代的顛沛下,人們有了在此之前無法想像的際遇,也開發了另一個情慾層面。即便電影在開始與最末,均放上了過去的國歌短片,並有許多黑白歷史照片,欲由此強調時代意象,然而這些特意去凸顯的處理除了並不具有新意,和電影欲處理的主軸相關度亦有限,令人印象深刻的仍是電影所展現的自由無畏也具有創意的性別語彙運用,既是那些拍得準確亦撩人的親吻與情慾戲,也準確地勾勒了人與人之間糾葛卻親密的情分。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最新的一部,2019年的《繼園臺七號》在諸多手法上,讓人直接想起《淚王子》,同樣是宣稱有時代與政治歷史野心的格局,但終究回到楊凡擅長的懷舊童話與浪漫篇章。題獻給香港、稱是「獻給香港與電影的情書」的動畫長片《繼園臺七號》,背景是1967年的動盪的香港,一對從台灣漂泊到香港的母女虞太太及她的漂亮女兒美玲,和突然來訪的香港大學生子明,很快地建立了某種親近也曖昧的關係。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楊凡 芳華虛度影展

這對母女所隸屬的兩個世代歷經了台灣眷村、殖民地時期香港北角與回歸中國後的香港,這段變遷所意味的滄桑,卻在突然席捲而來的情愛中融化。子明帶着這對人生地不熟母女去看電影,通過一場接一場電影,賦予甚至催生這段三角戀情底每一縷激情與暗影。

▲導演楊凡(右起)攜男女主角關穎及張孝全一同出席《淚王子》重映。(圖/CATCHPLAY提供)
▲導演楊凡(右起)攜男女主角關穎及張孝全一同出席《淚王子》重映。(圖/CATCHPLAY提供)

《繼園臺七號》必須一提的還有它的美術風格,比起逐幀比對逝去不再的香港街頭,那或許反映的更是,作者以並陳的畫風要體現他所謂的「佛跳牆美學」,楊凡提到自己從早年就下功夫也花錢在收藏與鑑賞名畫,《繼園臺七號》混雜的美學正是他對當年心儀的張大千、齊白石、石濤等畫家的致敬,他稱「將各種不同藝術風格透過音樂與美術呈現,如此多的元素放在一部影片中,做得不好,就是美式中餐的雜碎,做得好就是美味的佛跳牆。」

楊凡導演與謝文明出席「芳華虛度」影展記者會
楊凡導演與謝文明出席「芳華虛度」影展記者會

moive_id:1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