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孟哲拍台籍老兵西伯利亞勞改紀錄片 摘俄軍事電影節獎

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孟哲團隊拍攝的紀錄片《有一天我會回家》,獲得俄羅斯第21屆奧澤洛夫國際軍事電影節「人道關懷及歷史記憶獎」。(楊孟哲提供)
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孟哲團隊拍攝的紀錄片《有一天我會回家》,獲得俄羅斯第21屆奧澤洛夫國際軍事電影節「人道關懷及歷史記憶獎」。(楊孟哲提供)


由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孟哲團隊拍攝的紀錄片《有一天我會回家》,近日獲得俄羅斯第21屆奧澤洛夫國際軍事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人道關懷及歷史記憶」獎,該紀錄片記錄台籍老兵賴興煬早年於西伯利亞勞改的親生經歷故事,由當事人親自口述,揭開台灣人幾乎不曾觸及的一段歷史,彌足珍貴。

關於日本殖民時期台籍兵被派到南洋充軍的故事,已經有許多資料與研究,但台籍兵被迫參與二戰,因而被蘇聯軍隊俘虜到西伯利亞集中營勞改的相關史料,在台灣幾乎可說付之闕如。

不過卻有一位台北教育大學的學者楊孟哲,在沒有政府補助下,帶著學生們,訪問一位曾於西伯利亞勞改的當事人賴興煬,甚至還曾帶著他親自走一趟西伯利亞回溯這段苦難遭遇,並拍成了55分鐘的《有一天我會回家》紀錄片,該片於今年上半年不只入圍法國尼斯國際影展、坎城世界電影節、巴西國際影展,東京短片節,也陸續拿下芝加哥影展4項大獎、委內瑞拉國際五洲電影節多項大獎,近日則摘下第21屆俄羅斯奧澤洛夫國際軍事電影節(The 21st Yu.N. Ozerov International Military Film Festival(Russia)頒發的最佳紀錄片獎「人道關懷及保存歷史記憶」殊榮。

楊孟哲(中)2018年帶著當時94歲的賴興煬(右),重返西伯利亞勞改之旅,並全程以影像紀錄。(楊孟哲提供)

楊孟哲接受央廣電話訪問時表示,他自己主要是從事日本殖民時期的歷史空間研究,會拍賴興煬的故事,也是一個巧合,2010年他前往庫頁島原本是進行日本慰安所調查,在路上遇到一位俄國人,是日本第二代,對方發現他會說日語,兩人就聊開了,後來還到這位俄國人家中與他的日本父親用日文聊天,這位日本人是少數當年被俘虜在西伯利亞勞改卻選擇不返回日本的人,他回憶勞改時曾遇過台灣人,就這麼一句話,開啟了楊孟哲的尋人計畫。

楊孟哲說,他開始尋人時,發現很多人都過世了,花了4、5年時間,2015年底才終於找到賴興煬,一位客家人,起初也不願意受訪,後來他親自到家中拜訪,徵得對方同意,2016年正式啟動口述歷史記錄。

楊孟哲透露,原本他並沒有要拍紀錄片,是因為2010年開始啟動台籍老兵西伯利亞勞改研調時,他自己就3度親自走訪西伯利亞,後來對照賴興煬口述的內容,發現當中有很多巧合,包括所拍的照片,以及勞改時地點挖礦地點的黑炭,正好是賴興煬勞改地點,於是楊孟哲除了說服賴興煬受訪,甚至還在2018年帶著當時94歲的昔日台籍老兵,重返西伯利亞勞改現場之旅。

楊孟哲:『(原音)他帶著氧氣筒,坐著輪椅,兒子背著他,不激動嗎?但是他的眼淚就是沒有掉出來,但是最後他在納霍德卡港海邊看夕陽的時候,他掉眼淚了,一路走過來帶著兩個兒子,跟他同行。我跟你講拍紀錄片沒有劇本,拍紀錄片沒有看場景,我整個走過來都是憑著個人記憶,憑著我走過3次的記憶,帶著他這樣走耶。』

楊孟哲說,所有的資金都沒有政府補助,卻有很多貴人相助,包括北教大,同時透過李岡導演,找上了金馬資深剪輯師陳勝昌以及曾獲12座金馬的杜篤之的「聲色盒子」團隊,以幾乎公益價錢協助後製。他笑說,他們是師生業餘團隊,每個人都是自己出錢,能拍出這部專業紀錄片,真的很開心,尤其外面越是不看好,但他們卻用國外影展入圍與得獎證明自己,「光這一點就覺得很爽」,他也認為這是繼蔣經國之後台灣人在西伯利亞勞改最感人一段回憶故事,《有一天我會回家》還曾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首映,如今又得獎,別具意義。

楊孟哲也打趣戲稱自己是瘋狂學者,關於台籍老兵西伯利亞的相關史料研究,即使在賴興煬先生已經於2020年過世,他依舊沒有放棄,即便沒有資金,還是會盡可能靠自己努力持續下去。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辛普森家庭提中國勞改營 香港Disney+整集刪除
德學者揭新疆勞改營內幕 中國官方支持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