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中國發動「非武力三戰」 M503、ECFA收緊讓利「窒息」台灣

中國日前宣布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用連接M503航路的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圖為2018年配合M503北上航線開通中國東方航空。   圖:翻攝youtube(資料照片)
中國日前宣布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用連接M503航路的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圖為2018年配合M503北上航線開通中國東方航空。 圖:翻攝youtube(資料照片)

[Newtalk新聞] 中國日前宣布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用連接M503航路的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消息傳到台灣,陸委會表達嚴正抗議;民航局說要向對方航管單位強烈要求其將該航空器帶離;外交部則嗆聲「後果自負」。我方相關部會都要求陸方就此議題與台灣協商。儘管台灣訴諸國際,但中國方面似乎沒有打算妥協。美國參眾兩院外委會主席聯名批評中國破壞台海穩定,國務院則稱「反對片面改變現狀」,認為有關台灣海峽的民航和安全問題應由雙方對話解決。但只能解讀成:美方無法認定中國違反法規,只不過認為既然影響台海飛航安全,就應該經過雙方磋商。而這正是中國「非武力三戰」中的「法律戰」,也預示中國對台灣「不抱希望」、「不留情面」,即未來兩岸情勢將趨向更於嚴峻。

有關M503航線問題,早在2015年開始有所爭議。2015年1月12日,中國公布M503航線預定在當年3月5日生效,台灣因航線過於接近海峽中線影響台灣防空預警時間而提出抗議,當年陸委會「透過管道」與中國方面達成協議,同意這條航路南下運行,並且向西偏置7海里以避免過度靠近海峽中線,爭議一度平息。2018年1月4日,中國宣布M503航線北上運行及相關銜接航線開始啟用;台灣也是強烈抗議,並警告航空業者不要使用,否則「後果自負」,結果傳出民航局要求航空公司要使用M503及W121、W122、W123,必須向中國民航部門以撥打長途電話抗議,而且要將對話錄音存檔,位於金門、馬祖兩地的塔台以無線電對空廣播,要求航班不要使用該航路。但由於沒有法律效力,而沒有人理會要求。另外,當年傳出民航局為此事表態,將不准許中國東方航空及廈門航空合共176班春節加班機申請,估計受影響未能回鄉過年逾5萬人次;紀錄顯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表示「M503事件不只涉及飛行安全,也涉及國家安全,沒有妥協讓步的空間」,交通部發表聲明,在北京方面願意對話前,不會核准東航和廈航增加春節航班的申請;不過,當年1月30日,時任交通部長賀陳旦辯稱「民航局從來沒有說不予批准,是兩家陸航沒有做好溝通就說不要申請,不是我們不同意」。台灣的抗議最後獲得W122、W123暫緩實施,但似乎並沒有「懲罰」到中國,而台灣是則在「說理」上受到嚴重內傷。最慘的是台灣這6年卻沒有去思考該如何回應其他可能的傷害。

2018年1月初,中國開通M503北上航道,對台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兩岸也各有對策及聲明。 圖:新頭殼製作
2018年1月初,中國開通M503北上航道,對台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兩岸也各有對策及聲明。 圖:新頭殼製作

根據中國的說法,中國早在2007年就開始計劃在海峽中線西側劃設新國際民航航線,在與美國等多國航空專家共同完成航線的設計及評估後,經國際民航組織(ICAO)核准為M503航線,原先計畫2008年1月啟用,當時台灣陳水扁政府透過外交系統由相關駐外館處向駐地國反映,並要求美國向中國施壓,中國民航局「被迫」延後公布開設航線。經一再推遲直至2015年年初,中國終於公布M503航路及其連絡道。事實上,2008至2016年,台灣由馬英九執政,是兩岸關係「最和諧」的8年,但為什麼中國要挑在2015年公布航線?筆者認為與當時馬英九的滿意度逐日下滑有關,中國預期2016年總統大選結果可能無法延續兩岸和諧,所以將塵封7年的M503藉國際航空業者之口端上檯面,一方面「做球」給馬政府,表態兩岸還有溝通管道,看有沒有機會挽回一些;另一方面則確認航線的既成事實,只是在兩岸情誼下中國「讓步」。這是在法律條件下縝密的推演所得的日程。至於2018年啟用北上航向,則是挑明台灣不接受中國的所謂「九二共識」,在無基礎條件下,中國「只是」恢復ICAO核定的航線使用,嚴格地說就是收緊鋪了3年的局,只是沒想到蔡英文政府在此之前完全沒有抓緊空檔時間,思考如何為之後可能的變化做好法律準備。而今年的取消偏置及啟用連結航路,擺明了就是對現在的蔡英文政府及即將接手的賴清德政府一記下馬威,而且又6年過去,台灣還是沒有對M503做任何法律因應作為,還是遇到狀況後「抗議」,然後還有不合邏輯的指控置民航機於危險(除非台灣敢冒大不諱說敢飛就視為攻擊打下來,不然不知危險所謂何來)及放狠話「後果自負」。

是台灣輕忽大意?還是台灣沒有能力應對?早在2004年,當時的中國國家軍委主席江澤民提出「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三戰,納入中央軍委新頒布的政治工作條例,成為解放軍現代化作戰準則。「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被統稱為「非武力三戰」。輿論戰要求掌握新聞輿論,要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綜合運用網路、社群媒體、行動電話等現代技術手段,形成立體宣傳,給對手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這兩年一些「專家」高喊的「認知作戰」即是由此而來,但怎麼破解?天天喊嚴辦假訊息,以為關掉抖音就可以阻斷來源,成效如何?或許夜市辦「科目三」舞蹈賽就是最佳反諷。心理戰則是解放軍的「老把戲」,某種程度被所謂的「認知作戰」含括在內,前陣子總統大選前炒作的「疑美論」其實就是心理戰的一種,台灣除了解釋再解釋之外,最大的應對方式恐怕是「神經大條」,不關心、沒注意,所以不受影響。至於法律戰,在解放軍內部要求學習了解國際法、武裝衝突法、懲治戰爭犯罪和相關法律,要求「先法後兵、兵以法行、兵止法進」,而放大到國家整體,就是積極培養國際法人才,確保中國面臨國際法爭議時能立於不敗之地,而台灣在這一塊上似乎並沒有相對的重視。

 中國對台三戰(輿論戰、心理戰與法律戰)是近年來北京對台政策的特質,若要發揮具體效應則需要有側翼在台灣內部進行戰術的執行與掩護,用網路作戰的說法即是側翼與風向者。 圖:Youtube
中國對台三戰(輿論戰、心理戰與法律戰)是近年來北京對台政策的特質,若要發揮具體效應則需要有側翼在台灣內部進行戰術的執行與掩護,用網路作戰的說法即是側翼與風向者。 圖:Youtube

在1月13日總統大選投開票結果出爐後,中國發動了一波外交攻勢,將《開羅宣言》、《菠次坦宣言》、聯合國2758號決議等解讀爲「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有專家就指出,中國是打算藉「法律戰」重新劃定國際規則,爲其擴張行動鋪墊合法基礎;認為是藉由重新解釋《波茨坦宣言》、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等內涵,建立起在國際秩序及國際法上的請求權基礎,挑戰二戰後既有的和平現狀。中國企圖把兩岸關係定位為「從屬」關係,主要是拿1982年「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為例,規避《聯合國憲章》第27條規定,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授權軍事介入或制裁時動用否決權,同時挫敗台灣夥伴和盟友軍援的合法基礎。雖然目前應該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但藉「謊話說一百次變成真理」的法則,可能逐步改變國際認知。中國的做法是:現有法律對中國有利即強烈主張,現有法律有模糊地帶即爭搶主導解釋權,現有法律不利中國則尋求突破既有的規則秩序的可能。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中國在法律地位上站穩,讓有意見的其他國家即使想相挺對手,也只能在「法理情」的順序下,以最低階的「情」做無力訴求,取決於中國想不想放行、願不願意讓步。

M503航線爭議,台灣除了抗議之外似乎拿不出其他辦法。就像先前限制部份農、漁產品輸陸,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以及取消ECFA早收清單品項,蔡英文政府只能端出:中國介選、違反WTO相關機制與規範、呼籲北京停止政治操弄;但「中國介選」、「政治操弄」都不是法律動作、用語,農業部多次宣稱要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結果呢?WTO有幫台灣做了什麼嗎?事實上,這不過是中國一貫的「養、套、殺」策略之一,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有做出什麼樣的因應之道嗎?可以預見的,在兩岸情勢愈趨嚴峻的此刻,中國會逐步取消所謂的「讓利」,一步步「窒息」台灣的生存空間。朝小野大、三黨不過半都是中國「趁你病,要你命」的好機會,如果再短視只看眼前的政黨利益,很快的將會失去所有、什麼都不剩。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楊宏基觀點》又是台灣選後、美國選前 美打「中國牌」3航艦西太平洋陳兵列陣
楊宏基觀點》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 紅海戰事該看「武庫艦」門道

紫色線段為台灣海峽中線。紅色線為原先「偏置」的M503航線,綠色線為2月1日起取消偏置後的航路。   圖:翻攝陸網/觀察者
紫色線段為台灣海峽中線。紅色線為原先「偏置」的M503航線,綠色線為2月1日起取消偏置後的航路。 圖:翻攝陸網/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