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擠兌?美協防、保護承諾到處開 美戰略艦船恐面臨部署壓力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雷根號(CVN-76)」從美日法加海上軍演中抽離趕赴南海,惟恐中國強拖坐灘仁愛礁菲國軍艦事件成真。   圖:翻攝@US7thFleet推特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雷根號(CVN-76)」從美日法加海上軍演中抽離趕赴南海,惟恐中國強拖坐灘仁愛礁菲國軍艦事件成真。 圖:翻攝@US7thFleet推特

[Newtalk新聞] 在俄烏戰場上演毀壩淹陸、交相指責戲碼之後,上周的國際軍事新聞相對較為冷清。但有兩個事件,或許值得我們留意後續發展。一是正在菲律賓海參加美日法加海上軍演的「雷根號(CVN-76)」航艦打擊群,「突然轉彎」拐進南海;二是北韓15日晚間發射2枚短程彈道導彈,美軍隔天就發布巡弋飛彈核潛艦「密西根號(SSGN-727)」停靠南韓釜山作戰基地消息。

根據南韓官媒《韓聯社》(YNA)報導,「密西根號」是美軍兌現2023年4月26日美韓《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n)加強「核保護傘」延伸威懾能力,派來對北韓釋出警告訊息的戰略威懾武力。並宣揚「密西根號」是「俄亥俄級」(Ohio-class)核動力潛艦,長170.6公尺,寬12.8公尺,水下排水量為1.8萬噸,可攜帶154枚射程達2500公里BGM-109「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

美軍「俄亥俄級」巡弋飛彈核潛艦「密西根號(SSGN-727)」16日停靠韓國釜山作戰基地。 圖:翻攝U.S. Pacific Fleet官網
美軍「俄亥俄級」巡弋飛彈核潛艦「密西根號(SSGN-727)」16日停靠韓國釜山作戰基地。 圖:翻攝U.S. Pacific Fleet官網

美軍「俄亥俄級」巡弋飛彈核潛艦「密西根號(SSGN-727)」16日停靠韓國釜山作戰基地。 圖:翻攝U.S. Pacific Fleet官網

《華盛頓宣言》是南韓總統尹錫悅今年訪美,所獲得的「最重要成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會晤後的記者會曾明確表示,美國將派遣「彈道導彈核潛艦」(SSBN)至南韓,並不斷深化兩國軍方之間的協調。所以在確定是「密西根號」訪韓之前,一直傳言是攜帶24枚UGM-133A「三叉戟Ⅱ」(TridentⅡ)彈道飛彈、核三位一體的「緬因號(SSBN-741)」會訪韓。而中媒「見縫插針」嘲諷「降檔了」,接近挑明地譏笑「美國承諾」的兌現能力。

SSBN所部署的「三叉戟Ⅱ」據傳可以攜帶8個「分導式」10萬噸級當量核彈頭,最大射程12000公里;而SSGN是冷戰結束後,「改裝」俄亥俄級最早成軍服役的4艦,拆除彈道導彈發射管,改成為攜帶傳統導引飛彈的巡弋飛彈核潛艦。「密西根號」的「戰斧」有2500公里射程,加上154枚數量的「彈如雨下」,威懾北韓應該是綽綽有餘;但與「彈道導彈核潛艦」相比,兩者的戰鬥破壞能力還是有明顯差距。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艦「緬因號(SSBN-741)」,2020年2月在聖地亞哥海岸試射「三叉戟Ⅱ」彈道飛彈。 圖:翻攝U.S. NAVY(資料照片)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艦「緬因號(SSBN-741)」,2020年2月在聖地亞哥海岸試射「三叉戟Ⅱ」彈道飛彈。 圖:翻攝U.S. NAVY(資料照片)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艦「緬因號(SSBN-741)」,2020年2月在聖地亞哥海岸試射「三叉戟Ⅱ」彈道飛彈。 圖:翻攝U.S. NAVY(資料照片)

另一個關於美國承諾「兌現」的案例,是美、日、加、法4方海軍自9日起在菲律賓海(Philippine Sea)進行聯合操演,最大的宣傳賣點是由美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CVN-68)」與「雷根號」2支航艦打擊群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共同執行行動;但「雷根號」卻臨時被抽調轉至南海坐鎮,因為中國威脅要「拖走」坐灘仁愛礁24年的「馬德雷山號」(LT-57 BRP Sierra Madre)登陸艦。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4月30日訪美,5月1日見到拜登,雖然一再明示、暗示「擔心南海危機」,但只獲得口頭保證:美國依《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協防菲國的承諾極為堅定,承諾美國對菲律賓的防衛範圍包括南海。會後的聯合聲明更是被美國「拉主軸」成「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只附帶「強調南海航行自由的堅定承諾」。儘管菲律賓一再強調「不選邊站」,但同意美國擴增在菲使用軍事基地等作為,無疑就是站隊列位當小弟,面臨主權爭議,「老大」自然不得不出手。

菲律賓擱淺在仁愛暗沙的二戰時期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 圖:翻攝陸網/騰訊
菲律賓擱淺在仁愛暗沙的二戰時期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 圖:翻攝陸網/騰訊

菲律賓擱淺在仁愛暗沙的二戰時期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 圖:翻攝陸網/騰訊

中國海警局於2023年5月15日發布《海警機構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1號令,規定自6月15日起生效施行,中國海警可抓捕在中國領海上犯下違法犯罪行為外國人。外界解讀,就是針對坐灘仁愛礁的「馬德雷山號」的菲國守軍以及補給船艦。中國媒體甚至解讀,如果到時候菲律賓軍人不主動離開仁愛礁,中國海警是有權利對其進行抓捕,一旦被抓捕,將面臨中國法律的審判;如果在抓捕的過程中有拒捕或開槍,海警更可能「擊斃」嫌犯。可能引爆南海戰事的導火線,眼看就要點燃。

根據了解,關於仁愛礁的爭議自2月起一直不曾間斷,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海警船BRP Malapascua(MRRV-4403)2月6日遭中國海警船「5201」以軍用級雷射光束照射,致艦橋指揮中心船員「短暫失明」;3月中,菲國報告有1艘解放軍船艦、4艘中國海警船及大約20艘懸掛中國國旗的民用船隻在區域活動。中國限期菲方6月15日將船拖走,揚言「否則依法逮捕並拖船」,目前有8艘中國海警船、多艘海上民兵船圍繞現場,中國「19016號」拖船也抵達現場待命。美國先前「撐腰」,稱「隨時可為菲方在仁愛礁船隻提供補給」,現在「老大」出手,「雷根號」航艦打擊群到現場威嚇坐鎮,可能扼阻當下衝突發生,但美國是否能長期兌現協防承諾,之後還有待觀察。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楊宏基觀點》誰干犯戰爭罪毀烏南「俄佔區水壩」? 台能攻三峽大壩?
楊宏基觀點》解放軍機艦連搞「鬼切」小動作 骨子裡藏著4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