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歷史上的今天!從諾曼第登陸看台海安全?俄烏戰教了敵我什麼?

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大規模攻勢作戰,代號「海王行動」(Operation Neptune)的「諾曼第登陸戰」。   圖:翻攝Library of Congress網頁
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大規模攻勢作戰,代號「海王行動」(Operation Neptune)的「諾曼第登陸戰」。 圖:翻攝Library of Congress網頁

[新頭殼newtalk] 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大規模攻勢作戰,代號「海王行動」(Operation Neptune)的「諾曼第登陸戰」展開,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這場人類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奠定了後來盟軍在歐洲戰場的勝利,1個月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被擊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78年後,遠離諾曼第海灘2300公里遠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已面臨超過3個月的血腥攻擊,目前似乎還沒有停歇的跡象。人類在兩場「血淚教訓」中學到什麼?站在被視為「全球火藥庫」的台海第一線的台灣又學到什麼?

諾曼第登陸是百年來第一次的跨海渡擊,開啟兩棲登陸的戰術與戰法新頁,包括攻守比原則、舟波行動、載具準備、氣象觀測、欺敵作業、多兵種配合等;就連後來1950年11月由麥克阿瑟將軍主導規劃的仁川登陸戰,也是使用類似諾曼第登陸的戰術。而進行中的俄烏戰事,看似更傳統的坦克大戰,但因為多加了新科技的導彈、無人機、長程火砲等因素,似乎也在舊經驗中形塑出新戰爭不同樣貌。從戰爭中學習,無論勝負,都有值得借鏡之處。

烏克蘭軍方利用無人機襲擊並收復被俄軍佔領的村莊(Oleksandrivka) 圖 : 翻攝自烏克蘭軍方
烏克蘭軍方利用無人機襲擊並收復被俄軍佔領的村莊(Oleksandrivka) 圖 : 翻攝自烏克蘭軍方

6月1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頁刊載一篇題為「China has the power to take Taiwan, but it would cost an extremely bloody price(中國有實力拿下台灣,但要付出極其血腥的代價)」專文,分析中國的軍隊、導彈和艦船數量超過台灣及美國、日本的戰鬥力,意味著如果中國絕對決心奪取台灣,它是可能可以辦到的;但也警告,儘管中國很可能會獲勝,但北京政府將付出極其血腥的代價。筆者以為這是一篇很成功的「安慰文」,但「付出極其血腥代價」的恐怕不僅有北京,可能還包括台北;以比例來說,北京的「傷口」,可能是台北發「病危通知」等級的創傷。專文從海、空軍戰力、導彈襲擊到地面作戰逐一評估,雖然在導彈及空軍作戰上有比較結合新時空背景的論述,但在登陸戰和陸地戰中則仍可以看到二戰老思維,而且各自獨立沒有串聯,說實話並不符合戰場真實。

從烏克蘭戰場上,我們看到傳統戰車主宰戰場的時代似乎「過去」了,號稱「終結者」或最新型的主戰坦克,好像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我們看到烏克蘭展現韌性,讓外界早先預期「閃電戰」的戰役硬生生「拖」過百日,不管是國際軍團、各國軍援等,終究讓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如鯁在喉,嚥不下也吐不出。俄軍補給線不良,戰鬥目標不明確,過於輕敵沒一開始就出「重拳」,都是問題。但我們看到這些,我們的敵人也看得到這些,甚至可能還看到我們沒注意到的小細節。

俄國官媒宣稱俄羅斯軍工製造廠「烏拉爾機械製造廠」5月17日向俄軍交付一批最新型T-90M「突破式」(Proryv)主戰坦克。 圖:翻攝ZradaXXII推特
俄國官媒宣稱俄羅斯軍工製造廠「烏拉爾機械製造廠」5月17日向俄軍交付一批最新型T-90M「突破式」(Proryv)主戰坦克。 圖:翻攝ZradaXXII推特

先撇開戰鬥、戰術層級的部份。假設正在玩一個網路遊戲,您扮演的是中國「決策者」的角色(或許習大大沒您聰明),如果硬是要考慮對台發起戰事的狀況下,您想到些什麼?美日援台?目前叫得甚囂塵上,必須列入考慮!東北方日、韓、朝、俄,有「朋友」、有「敵人」,過去都有趁虛而入的紀錄,不得不防;東南方的越南曾經交手過,雖然現在表面上沒交惡,但也不能完全放心不管,還要守住南海,切開南海與台海戰場的串聯;南邊的印度素有邊界問題,不太可能抽調兵力讓邊防空虛;西邊的西藏、新疆都有想要獨立脫離的問題;北方的蒙古、俄羅斯是助力還是阻力,只能猜測。算來算去、東扣西扣,真能用在對台的兵力數恐怕僅有東部戰區轄下部隊,而且從烏克蘭經驗來看,時間拖得愈久、變數愈多。

在兵力數、時間有限的狀況下,如果您是「決策者」,這場仗該怎麼打?或許會先以演習為名,在沖繩南、北區域派出航母編隊待命,再以1艘航母在南海北口待命,在攻擊發起日開始後,主要任務是阻斷任何可能接近台灣的機、艦;另外,第一時間對各軍事要點如機場、港口、電力基礎設施,使用導彈進行飽和攻擊;在空機、出港艦為第一打擊目標,即使無法擊落擊沉,也要拖住使之無法降落、靠泊進行加油、補給。發起攻擊12小時後,以驅逐艦搭配武裝直升機,針對登陸點進行岸轟攻擊,預期當然會面對反艦、防空飛彈的反擊,因此發展無人機、無人艦用以消耗戰備存量,創造攻擊空隙,將左右戰局發展;在經過前兩波的攻擊之後,能對船舶登陸、機降登陸進行干擾部份降低,即逐行「多點」登陸作業,由於台灣島嶼地形南北狹長、縱深短淺特性,部隊應同時切斷敵軍南北呼應能力,以反反包圍方式,使對手面臨多面受敵狀態,無法相互支援,再各個擊破。在猝不及防的狀況下,估計36小時內取得戰果。套句周星馳電影《威龍闖天關》台詞,「假設一下,要判什麼罪?」

解放軍航空母艦「遼寧號(CV-16)」5月7日上午10時在沖繩石垣島南方約150公里海域進行操演,艦載殲-15(J-15)戰機起飛。 圖:翻攝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官網
解放軍航空母艦「遼寧號(CV-16)」5月7日上午10時在沖繩石垣島南方約150公里海域進行操演,艦載殲-15(J-15)戰機起飛。 圖:翻攝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官網

當然有人會說,美日援台從沖繩、日本本島、關島或澳洲對中國發起導彈攻擊。可不可能?當然可能!但兩個問題:一是這些形同宣戰的攻擊,會不會在第一時間發起?請注意!筆者在上一段的假想中並沒有攻擊所謂「美日同盟」,雖然「台灣有事」喊得震天價響,但是否真正宣戰恐怕不是信義承諾就能馬上發生的事,美日自己也有自己需要顧慮的國內政治與周邊環境,例如俄羅斯和北韓在某種策略角色上,可形成另類的箝制作用;二是中國防空系統能攔截多少?能造成多少破壞?能不能損及中國攻擊行動持續?中國有沒有執行反攻擊能力?而這些事情我們「紙上談兵」能想到,相信中國軍事將領們也能想到,若推估不出一個確實可行方法、可以承擔的損失內容,而貿然發起攻擊的愚蠢可能性,筆者以為不高;而滿口大話好像自己勇猛無敵,卻可能像蚊子叮咬一樣,被叮的雖然紅腫癢痛,但無法致命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巴掌要了蚊子小命。

以上的一切都是假設,絕對不希望台海發生流血衝突,如果烏克蘭戰爭有教會我們什麼,那應該就是「戰爭幾乎總是一個輕率的選擇」、「永遠不該低估對手,也不要以為自己的系統會運作良好」。對敵人如此,對自已也是如此,不能寄望對方的善意或犯錯。平心而論,北京迄今仍對台灣按兵不動,僅僅是外交部、國台辦以脅迫方式對台灣施壓,大概不會是台灣的政治與軍事實力所致。所謂「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不是想像自己仁者無敵、不是想像自已是「正義的一方」、不是想像自已有人幫忙、不是成天到別國國會發表演說希望人家給軍援,而是假想最困苦艱難的環境,能怎麼做?該怎麼做?如何遠交近攻?一步步務實地解決每一個可能的問題。

更多新頭殼報導
楊宏基觀點》不中聽還是得說!拜登「承諾」軍事介入?先前承諾要賣的武器呢?
楊宏基觀點》料敵從寬!「宅男」航母海上遊蕩21天 有些事值得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