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經不起市場驗檢?中國國際軍售連丟潛艦、戰機、火箭砲3大單

中國與巴基斯坦合製的梟龍戰機。   圖 : 翻攝自海事先鋒
中國與巴基斯坦合製的梟龍戰機。 圖 : 翻攝自海事先鋒

[Newtalk新聞] 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 Power,GFP)今年1月公布2024年軍力排名,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依序拿下前3名。其中,中國解放軍有200萬名現役常備軍人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正規軍隊,而中國包括戰機、軍艦、飛彈、無人機等的推陳出新、數量堆積等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常吹噓,中國製各項武器能與美俄匹敵;但最近發生連丟3張軍售大單,讓人質疑中國武器是不是只是「銀樣蠟槍頭」虛有其表而已。

盤點中國連丟的3張軍售大單。一是泰國皇家海軍(RTF)2017年以約3.7億美元向中國採購3艘「S26T」(039A元級)潛艦,要求規格要裝備德國的柴油動力主機,但德方去年3月傳出拒絕出售主機給中國,最終泰國決定取消合約。二是阿根廷去年原本打算斥資6.64億美元向中國採購12架梟龍(JF-17)戰機,但中途傳出阿根廷考慮印度「光輝」(Tejas)戰機,為了「搶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承諾提供破格的金融援助和價格優惠,但最後還是被丹麥二手F-16戰機給擠掉。

 泰國向中國訂購了S26T元級潛艦,但始終拿不到德製發動機 圖:取自維基百科
泰國向中國訂購了S26T元級潛艦,但始終拿不到德製發動機 圖:取自維基百科

第3張丟失的軍售大單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23年透過阿聯國際金色集團(International Golden Group IGG)打算向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採購AR3多管火箭砲(PHL-191)系統,包含火箭炮、配套彈藥和及相關服務總值17億人民幣;儘管中方宣稱AR3搭配的「火龍300」火箭彈射程可達300公里,但阿聯最後決定改採購射程180公里的南韓KTSSM-1戰術導彈。引爆中國媒體一陣錯愕,用KTSSM-1可使用美制火箭砲為由開脫,但仍驚呼「現在導彈還競爭不過韓國?」「中國軍事裝備出口已現風雨飄搖」。此外, 今年2月,南韓國防部宣布,南韓自主開發的南韓天弓防空飛彈系統第二批次(KM-SAM2),成功拿下出口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單,訂單金額高達約32億美元,也是從中國LY70防空飛彈系統手中搶下。

事實上,中國不僅在正規武器的對外軍售「危機重重」,據了解,就連中國自詡「大國」的無人機出口,也面臨與土耳其「苦戰」的局面。根據紀錄,自俄烏戰爭以來,土耳其武器出口額節節攀高,2022年突破40億美元,2023再增長25%,達到約5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佔全球軍火市場總額的1.1%,世界排名第12位;其中以具實戰驗證的「旗手」( Bayraktar)TB-2無人機為首的各式無人機系統,更是一舉搶下中國「翼龍-2」在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市場。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翼龍-2」無人機。 圖:翻攝維基百科/Mztourist/CC BY-SA 4.0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翼龍-2」無人機。 圖:翻攝維基百科/Mztourist/CC BY-SA 4.0

中國一再吹噓,中國製各項武器能與美俄匹敵;但實際軍售市場證明這個說法有待驗證。泰國因為不要中國製的柴油動力主機,最後選擇棄單改買巡防艦,無非就是考量潛艦的「心臟」是不是夠力,因為中國海軍先進的水面艦艇052D型導彈驅逐艦用的還是德國廠商的柴油機,雖然後續的055型裝備從烏克蘭UGT-25000燃氣渦輪發動機仿製、改良的CGT-25M,還反外銷輸出俄羅斯,但仍有體積過大、輸出功率不足的問題,1艘萬噸的055要裝4台CGT-25M才夠用,相較英國65000噸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只用2具燃氣渦輪主機,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差距。

至於梟龍戰機,主打的就是以低價優勢開拓第三世界國際市場,但是性能與售後服務屢屢受到批評。巴基斯坦網路媒體《livemint》就曾直言「中巴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JF-17結果失敗」,批評航空電子設備根本沒有足夠的數據傳輸能力,即使配掛超視距飛彈,攻擊距離也會大打折扣;機身結構不佳,進行高重力動作時,翼尖和外掛架很容易受到損壞;使用的俄製RD-93發動機更是以維修性差而著稱;無獨有偶地,曾在2019年購買16架梟龍的緬甸,因技術故障與結構缺陷,在2022年就傳出已有11架無法執行勤務。這樣的風評,無怪阿根廷寧願買丹麥的「二手貨」。

 巴基斯坦網路媒體《livemint》就曾直言「中巴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JF-17結果失敗」。 圖:《livemint》截圖
巴基斯坦網路媒體《livemint》就曾直言「中巴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JF-17結果失敗」。 圖:《livemint》截圖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3月份時發布「TRENDS IN INTERNATIONAL ARMS TRANSFERS,2023(2023年國際武器轉讓趨勢)」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在2019至2023年武器出口量佔全球的5.8%,相較2014至2018年數據下降5.3%;期間中國總計向40個國家供應武器,但高達61%流向巴基斯坦,顯示中國武器出口的侷限性。而在中國將各式新武器性能形容得天花亂墜之際,卻有一個顯著的缺點無法解決,那就是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雖然在武器研發、實驗的過程中可能模擬多種複雜戰場情況,但實際戰場環境則是更嚴苛地考驗耐用、可用、後勤維修補給等問題。所以即使在公開諸元中完美呈現各項數據,但背後是不是真的實用仍有待評估。

多數軍事專家評估,「中國武器通常『堪用』,但比不過美國武器」。只不過筆者要提醒的是能奪命的除了鋒利的寶刀、名劍之外,鈍化的劈柴刀同樣也可能會要人命。特別是直接面對威脅的台灣,數量差距和無作戰縱深都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果只是看笑話,由此認定中國武器不過爾爾,那可能才是台灣最大的國安問題。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4中國海警船闖金門禁止水域 3海巡巡防艇平行對應拒止
雷根號出港!等待返美大修泊港半年 突進行「試驗性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