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認知作戰的防禦工事:不要偏聽、偏信、一廂情願…

沒有煙硝的戰場,外國智庫分析台灣短期內最迫切的威脅並非中國軍隊的入侵,而是中國在政治、心理、經濟和外交脅迫,讓台灣人覺得無力、分裂且孤立的「灰色地帶」行動。(示意圖)   圖:擷取自臉書「中華民國憲兵指揮部」(資料照)
沒有煙硝的戰場,外國智庫分析台灣短期內最迫切的威脅並非中國軍隊的入侵,而是中國在政治、心理、經濟和外交脅迫,讓台灣人覺得無力、分裂且孤立的「灰色地帶」行動。(示意圖) 圖:擷取自臉書「中華民國憲兵指揮部」(資料照)

[Newtalk新聞] 美國國防部10月19日向國會提交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CMPR),分析解放軍目前的軍備發展趨勢、軍事佈署與行動方針。國內大部份媒體將焦點聚集於中國「超乎預期」擁有500枚核彈,而忽略了在約200頁的報告中,有13頁談論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其中對於中國武力犯台一事,有媒體解讀為「美國會出手干預、幫助台灣,阻止中國的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11月9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白明與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Fund)印度太平洋研究主任葛來儀在國防外交事務分析平台「戰爭困境」(War on the Rocks)發表「台灣最迫切的挑戰是絞殺,而非中國入侵(Taiwan'sMost Pressing Challenge Is Strangulation, Not Invasion)」,分析認為台灣短期內最迫切的威脅並非中國軍隊的入侵,而是中國在政治、心理、經濟和外交脅迫,讓台灣人覺得無力、分裂且孤立的「灰色地帶」行動。

我們必須了解,戰爭並不僅僅是槍砲彈藥。美國五角大廈提交的報告與美國智庫的研究,總體而言應該「倒過來」,先看學者分析的迫切挑戰,再看這些挑戰的背後那些可能促成走向實體戰爭的局勢與可能。即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就是解放軍對台侵略或封鎖,而中國武力犯台會是「最嚴重」的一種情況,但發生的可能性卻相對不是最高。因為「台灣問題」只要不踩到所謂的「紅線」(美國2023 CMPR列出6種情境:台灣正式宣佈獨立;未定義的台灣獨立傾向;台灣內部動盪;台灣採購核武;無期限延後兩岸統一對話;外國軍事力量介入台灣內部事務),中國並不急著用這個議題去挑戰國際輿論;也就是說在有藉口對台興兵動武之前,中國會有一段時間(也許很長、也許就是明天)用其他非軍事手段壓迫台灣,並為解放軍爭取建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Anti-Access/Area Denial)能量的武裝部隊;中間的「空檔」,台灣就處於「介於常規國家戰略和公開戰爭之間的競爭場域」的「灰色地帶」,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日常」。

 解放軍近年來頻繁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威脅台海安全。 圖 : 翻攝自蔡孟軒.TW
解放軍近年來頻繁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威脅台海安全。 圖 : 翻攝自蔡孟軒.TW

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2021年3月、12月卸任前後兩度發表看法,指台海發生緊急狀況,不僅可能是解放軍進攻台灣本島,也可能是飛彈集中轟炸或封鎖海峽等,「今後6年對美國、台灣、日本及整個東亞來說,都是令人擔憂的時期」。於是2027「D-Day」(開戰日)的時間表傳得甚囂塵上,台灣趕在此之前添購戰機、重裝甲、防空飛彈。而2024大選將屆,現在美國專家說「習近平不會立即『武統』台灣」,再把風向帶向中國長時間惡意製造假資訊、透過微妙政治策略讓台灣部份政黨向其靠攏,藉此影響選民認知。事實上,筆者認為前者圖的是軍火利益,後者要的是特定的政治利益。

2022年8月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軍方隨即在台灣周圍舉行「額外72小時」的「封台」軍事演習,期間出動176機、41艦,發射11枚東風系列導彈。之後「沒收」2020年蔡英文競選連任時強打的「慈母守中線」;接著,中國海關總署無預警凍結上百家台灣食品廠商與農漁水產品的進口許可、發布「關於暫停台灣地區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大陸的通知」,中國商務部也宣布暫停對台出口天然砂。完全突顯北京數十年來對台灣採取的策略:軍事上「圍困」,以不對稱軍事力量困台;經濟上「吸納」,釋出利益緊抓農漁、製造業;外交上「孤立」,挖邦交國、拒台參與國際組織。希望藉此逼迫台灣走上「統一」的談判桌。其實這些都是減縮生存空間、絞殺的「老招數」,都是「灰色地帶」的日常。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中站立者) 2022年8月訪台,總統蔡英文接見。 圖:總統府/提供(資料照)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中站立者) 2022年8月訪台,總統蔡英文接見。 圖:總統府/提供(資料照)

在這種「日常」之中,台灣應該做些什麼?筆者認為,首先應強化「認知」能力。中國國台辦多次宣稱:美國在把台灣變成「地雷島」和「彈藥庫」之後,準備「放棄」台灣;甚至散布「美國將摧毀台積電」的「疑美論」,讓愈來愈多人不相信美國會協防台灣。但事實上,美國協不協防台灣與中國武力犯台兩者並無百分之百的直接關聯,台灣人必須認知的是這塊土地是自己的家園,不管誰的砲彈落下,損失的是我們的財產,死傷的是我們的親友;不能寄望中國不打過來,同樣也不能寄望美國一定會出兵協防(俄烏打了快2年,美軍並未出動;以哈衝突逾月,美軍雖動用2航艦打擊群但並未直接介入戰事),要認知「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

美國2023 CMPR列計,解放軍2022年總共派出了1737架次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相比2021年的972架次,增加了近79%的漲幅。台灣空軍要維持有能力的戰機機隊,可緊急升空攔截進入防空識別區的中國軍機;台灣也需要海戰艦來因應逼近台灣24海浬鄰接區的中國船艦。因此,台灣在軍購、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及至於自製防禦型潛艦都是必要的投資;筆者認為,2024不管誰「上架」或誰被「下架」,這些都只能多不能少;筆者也不相信有誰敢「犯天下之不韙」,說不要這個、不要那個,只是被特定國家限制取得、獲得,還得回過頭來內鬥說都是誰誰誰的錯,成了台灣選舉政治的口水亂噴。

解放軍2022年總共派出了1737架次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圖為殲-10戰機。 圖:國防部提供(資料照片)
解放軍2022年總共派出了1737架次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圖為殲-10戰機。 圖:國防部提供(資料照片)

除軍事備戰之外,「台灣人」真的準備好面臨戰爭嗎?可預期地,「敵人」會鎖定攻擊供電系統、機場油庫等重要基礎設施;無論戰場或是民間,準備好承受72小時以上無公共電力供應的狀況嗎?沒電不僅影響照明、食品儲存、醫療救護、工業生產、交通設施,更是直接掐斷訊息傳播,屆時耳語謠言四起,就自亂了陣腳。台灣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當這些問題被提出時,被解決的通常是提出問題的人,一句「認知作戰」掩蓋所有應該去盤點、確認的物資、設備與操作連結。比方說,前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全民動員,表面上看來都是完備沒有問題,但你家後備役男在家嗎?還是離家在外地租屋工作?平時收到召集令可以轉知安排行程返回,戰時呢?大樓地下室是當然防空避難設施,但有維生物資儲存嗎?誰管?誰清點?誰發放?躲完空襲警報之後呢?「灰色地帶」的日常,成了溫水煮青蛙的另一種說法,習以為常、見怪不怪。認知作戰的防禦工事:請不要偏聽、偏信、一廂情願。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楊宏基觀點》藍白合「著著算」!五種情況「步步錯」 國民黨已是「回回輸」
楊宏基觀點》讓人想起越共!美國曾經吃過大虧的地道戰噩夢再現 以色列陷痛苦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