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部長取消形式主義刺槍、正步、回報 突顯只見症狀不知病因

國防部長顧立雄宣布,傳統刺槍術突刺那種不具近戰格鬥精神項目將予以檢討廢除。   圖:翻攝漢聲廣播電臺臉書(資料照片)
國防部長顧立雄宣布,傳統刺槍術突刺那種不具近戰格鬥精神項目將予以檢討廢除。 圖:翻攝漢聲廣播電臺臉書(資料照片)

[Newtalk新聞] 有一個網路流傳已久的圖哏笑話,大雄的老師出了道數學題問大雄:你身上有90元,向胖虎借10元, 你身上有多少錢?大雄回答:0元。老師生氣罵大雄完全不懂數學,而大雄委屈地回應是老師不懂胖虎。而接下來這個事件,說來恐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國防部長顧立雄6月6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說明,像是傳統突刺那種不具近戰格鬥精神項目、形式主義過多不符合戰訓本務等項目將予以取消;此外,包括正步訓練、主官輪值規定、官兵休假互助回報、國外旅遊跟團規定等都將予以檢討廢除。顧立雄強調,目前相關作為將以減法為主,「逐一檢討、減法取消」,目的是讓官兵專注訓練本務。消息曝光馬上在網路引發熱議,而多數看來顧部長「好感度」陡升,認為他沒有軍職背景部長的包袱,大刀闊斧改變軍中沉疴,拿掉不必要的「形式主義」。但筆者認為「減法取消」並非重點,重點在於是否真的摒除形式主義。

傳統刺槍突刺不具近戰格鬥精神、刺槍術是否實用與刺槍術表演,是3個不同的命題,各有不同的答案,各有各的主張和看法。支持取消者認為現代戰爭多為科技戰爭,不太可能出現巷戰搏鬥的場面,二戰時傳統的拚刺刀沒有用,不必浪費時間學習訓練;反對取消者認為若發生近戰時,既然有步槍在手,當然不可能拋下槍枝空手搏鬥,而且刺槍術結合練力、練技,有助於轉換成其他隨手可得的器械,可以自我防衛。至於「表演」就像是「踢正步」一樣,不是單兵訓練,而是團隊合作協調的一種表現;至於之後演變成為表演而花時間練習,老實說跟軍士官晉升相關吧,畢竟要和同儕有所差異,這是相對簡單而容易被長官看到的。拿掉刺槍術的近戰格鬥演練就不會變表演?筆者沒這麼樂觀。

 陸軍52工兵群演練近戰格鬥 圖:總統府提供
陸軍52工兵群演練近戰格鬥 圖:總統府提供

去年,為因應義務役延長為一年,前總統蔡英文視察陸軍部隊時,陸軍司令部介紹,義務役男接受近戰格鬥訓練,目的在藉由戰技訓練強健新兵體魄及近戰能力;課程區分立技、綜合格鬥及武裝格鬥應用三部份,內容包括拳、腿、擒拿、槍械格鬥等術式。陸軍表示,近戰課程訓練役男具備拳、腿擊打技術,並結合刺槍術中「突刺」、「托擊」、「砍劈」及「格擋」等技巧,以利限制空間作戰時,得以靈活運用手中編制武器,發揮可恃戰力。役男先後學習「衝拳」、「摜拳」、「抄拳」及「膝擊」攻防等格鬥技巧,並從中掌握以腳為軸、帶動腰部出力的揮拳方式。當天役男分成三組分別實施護身倒法、拳法、腿法及拳腿組合課程教程。這算不算「表演」?算不算「形式主義」?將來會不會有千人大會操,在操場上展示拳腳「行」技?

近戰格鬥(Close-Quarters Combat,CQC)是近距離格鬥術,包含運用槍械、短刀與棍棒的技術,奪槍、奪刀以及各種空手格鬥、擒拿的技巧。拿最近現實的相似案例就是發生在5月21日的台中捷運隨機傷人事件,媒體報導凶嫌拿刀先砍17歲呂姓高中生,再砍「長髮哥」,6旬的王姓「短褲伯」用年輕學的空手道奪下凶嫌的刀,凶嫌拿出另一把刀砍「長髮哥」,「長髮哥」臉部被砍二刀仍浴血與凶嫌搏鬥,「雨傘哥」拿雨傘戳打凶嫌,後由蕭姓黑衣大叔上前控制犯嫌持刀手臂,並將其壓制在車門邊,眾人合力將凶嫌壓制在地,交由警方處理。仔細分析,健身教練「長髮哥」如果不是空手與凶嫌搏鬥,或許就不會被砍傷破相;「雨傘哥」雖然一開始沒搞清楚誰是誰,只想著要用雨傘把刀打掉,但準度不好誤打「長髮哥」,還好成功爭取時間;「短褲伯」則稱年輕時有練過空手道,自然反應,上前靠身、壓住刀柄、側身扭轉順勢奪刀。所以到底那種技法是成功壓制中捷凶嫌的關鍵?拳腳?還是器械?

 台中捷運驚傳砍人事件,多位乘客嘗試壓制凶嫌,雙方扭打造成3人受傷。 圖:黑色豪門企業Telegram頻道
台中捷運驚傳砍人事件,多位乘客嘗試壓制凶嫌,雙方扭打造成3人受傷。 圖:黑色豪門企業Telegram頻道

此外,筆者退伍離營超過25年,不知道現行部隊正副主官輪值、官兵休假互助回報、國外旅遊跟團規定具體內容。有媒體下標:「外島主官可返台放假」,原來之前輪調外島主官不能返台休假?筆者當年在澎湖服役時,正、副主官(管)不能同時休假的規定是有的,但也都固定有可返台休假的連續假期,不知何時「兵凶戰危」到外島主官不能返台休假,影響對家庭的照顧?也無法理解顧部長所謂的「全軍主官留值恢復常態,解除正、副主官不得同時休假或離營的禁令」的說法,因為遍尋不著112年頒訂的「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具體條文內容,即使如顧部長所說:「國軍指揮機制已有足夠經驗,足以因應狀況」,難道現在可以開放到正、副主官可以同時休假或離營?遇突發狀況時,誰是順位接替的指揮官?或許是筆者庸人自擾想太多,又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長的政策宣示與部隊實務運作有所落差。至於休假互助回報、國外旅遊跟團規定的廢除,以「有事聯絡」、「事前宣教」代替,筆者不客氣講就是讓各層級主官「賭官運」,沒事就是上輩子燒了好香,有事就是倒了八輩子楣被牽連進去;另外,就是增加一個宣導紀錄的備查案卷文書作業而已。還記得過去為推動勿酒駕,有部隊製作印有「絕不酒駕」字樣的手環,要求士兵休假在外時必須佩掛的「防酒駕手環」嗎?就是一例。基層不是吃飽沒事印製小片、製作手環,而是寧可花錢證實「我有說,你沒做」,降低被連坐懲處的可能性。這是不是形式主義?是!但源頭是沒事就沒事,有事就東扯西拉找基層倒楣鬼的「負責」文化。

 國軍2013年為了「反酒駕」,製作有「絕不酒駕」字樣的手環,並要求士兵休假時必須佩掛。 圖:翻攝「臉書」解讀國軍軍事新聞粉絲專頁(資料照片)
國軍2013年為了「反酒駕」,製作有「絕不酒駕」字樣的手環,並要求士兵休假時必須佩掛。 圖:翻攝「臉書」解讀國軍軍事新聞粉絲專頁(資料照片)

顧部長說明與參謀總長的分工,指部長專注於政策、戰略與建軍整體評估;戰略層級以下的作戰與戰術層級,則交由參謀總長負責。原來刺槍術、正步訓練和主官輪值、官兵休假互助回報、國外旅遊跟團規定是屬於政策、戰略與建軍整體評估?開放、廢除都是容易的,但已接近「尚能飯否」除役年齡的筆者要援引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訓儉示康》的兩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討好式的政策可以在一搭一唱之間漂漂亮亮的讓眾人喊好,但是不是實質有用?或對未來產生何種影響?還是不說了吧,多說又易被指責是「唱衰」,就讓時間和事實去證明吧。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中國副外長嗆「南海最大安全挑戰來自域外」 點名美國部署中導
陸男駕快艇直闖淡水河 海巡署漁人碼頭攔截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