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1937年的氛圍?數字會說話 68%國家軍費增長陷軍備競賽

北約軍隊在波蘭邊界進行軍演。   圖 : 翻攝自陳輝紀實
北約軍隊在波蘭邊界進行軍演。 圖 : 翻攝自陳輝紀實

[Newtalk新聞] 英國前國防部長埃爾伍德(Tobias Ellwood)日前接受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採訪時說:「世界有種和(二戰前)1937年類似的感覺。」這或許不是錯覺!而是真切的可能,你我都生活在第三次世界大戰隨時可能爆發的邊緣。

我們讓數字說話。致力於研究衝突、軍備、軍備控制以及裁軍的國際獨立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在4月22日發表的「Global military spending surges amid war, rising tensions and insecurity(戰爭、緊張局勢加劇和不安全局勢加劇,全球軍事開支激增)」新聞中明確指出,2023年全球軍費開支總額達24430億美元,較2022年實際增長6.8%;世界軍費開支連續第9年成長,達到歷史新高;SIPRI直言,軍費開支空前成長是對全球和平與安全局勢惡化的直接反應,「各國正在優先考慮軍事實力,但在日益動盪的地緣政治和安全格局中,它們面臨著行動-反應螺旋式上升的風險」。

 塞爾維亞國防部長到鄰近科索沃邊境線的軍隊視察。(資料照片) 圖:翻攝自塞爾維亞國防部推特@mo_i_vs
塞爾維亞國防部長到鄰近科索沃邊境線的軍隊視察。(資料照片) 圖:翻攝自塞爾維亞國防部推特@mo_i_vs

根據SIPRI就實際軍費支出(反映匯率、物價換算的規模)統計現狀進行的分析統計,在列有數據的149個國家中,有高達68.5%的102個國家2023年的軍費支出比1年前有所增加,相當於3個國家中有超過2個增加軍費。對比在烏克蘭戰爭第一年的2022年,約50%的74個國家增加軍費,一口氣增加了28個國家。除了俄烏戰爭促使芬蘭與瑞典捨棄中立國立場加入北約、中東的戰爭和緊張局勢(統計時尚未爆發以哈戰事)之外,非洲與中南美部分國家內戰蔓延和「中國威脅」,也大幅提高軍事相關支出。

受俄烏戰爭影響,烏克蘭在2023年支出激增51%,達到648億美元,佔政府總支出的58%;也使烏克蘭成為全球第8大軍費支出國。而「熱心」援助烏克蘭的北約31國,2023軍費開支達13410億美元,相當於世界軍費開支的55%。從舊蘇聯時期的火砲、裝甲到現代的導彈、戰機,美國與北約各國的「慷慨」援助,不斷堆疊軍費開支數據,但戰事仍在拖延,更先進的武器、裝備獲得實戰的驗證,也讓俄羅斯不只一次嗆言動用戰術核武。而因為制裁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不同調」,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甚至稱「世界上有一個邪惡軸心,即中國、俄羅斯、北韓和伊朗」、「我們需要勇敢地面對邪惡軸心」。北約與這個邪惡軸心,宛如二戰時兩個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Allies of World War Ⅱ)和軸心國(Axis power)。

 以色列軍隊與哈瑪斯於加薩走廊持續交戰。(圖為以色列士兵) 圖:翻攝自成視評論
以色列軍隊與哈瑪斯於加薩走廊持續交戰。(圖為以色列士兵) 圖:翻攝自成視評論

同樣的壁壘分明在中東,大幅增加的軍費開支,反映了以色列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外交關係的升溫,到加薩爆發大規模戰爭以及人們對中東局勢的擔憂。以色列以275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名列該地區第2,年成長24%;而伊朗以103億美元成為中東第4大軍費開支國;SIPRI現有數據,2019年至2023年間,分配給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軍費份額從27%增加到37%。這個區域性的戰爭卻因為石油的蘊藏、輸送,美國與以色列、伊朗,甚至伊拉克、敘利亞的歷史恩怨而顯得極為複雜難解,哈瑪斯到胡塞組織現有的軍事實力,或許都不會對美國或盟國產生威脅,但引起的社會運動甚或是未來是否有其他軍事力量介入協助,成為三戰的中東戰場,將使整體局勢更複雜難解。

另一塊拼圖的中心是中國。中國是世界第2大軍費開支國,2023年軍費開支為2960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6%,佔亞洲和大洋洲地區軍費總額的一半。中國不斷增長解放軍的戰備能力,新型戰機、船艦被用「下水餃」形容大量和快速。「中國威脅」成為印太地區最明顯,也最通俗的認知與反應;於是有邊界糾紛的印度,造艦、造飛機、發展導彈,成為全球第4大軍費開支國;日本2023年軍費撥款502億美元,比2022年增加11%,要積極發展「對敵基地攻擊能力」,除了購買美製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外,還要改進日本陸上自衛隊的「12式陸基反艦導彈」,擴增射程至1000公里;位於台海風暴中心的台灣,在兩岸局勢不見和緩的狀態下,2022年國防預算新台幣3676億,2023年未加列採購特別預算4151億,2024年再攀升到4406億,也是砸重金圖謀想像中的安全。

 日本升級前的「12式陸基反艦導彈」,射程約200公里。 圖:翻攝環球時報熱點(資料照)
日本升級前的「12式陸基反艦導彈」,射程約200公里。 圖:翻攝環球時報熱點(資料照)

只是錢花了,槍砲彈藥機艦潛艇都買了,就安全了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士兵和平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二次世界大戰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數「翻倍」到7000萬人。一戰在1918年結束,相隔20年二戰開打(一說應由1937年蘆溝橋事變算起),武器的進步使戰爭更為殘酷,那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呢?若從史學家所稱的二戰結束1945年算起,到今天將近80年,人類沒有從歷史教訓中學到手拿武器的安全,可能最終將以流血和死亡做為結束。或許就如美國科幻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當中的「Q」所指控的人類「極端殘暴」,在各種殺戮中以互相殘殺為樂,只是一種野蠻的悲哀。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美空軍砸70億美元維修、升級B-2 傳機隊數量將下修剩19架
(影)一觸即發?中國4海警船+26民兵船封鎖黃岩島 阻菲民間團體「民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