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推特與恩威迪亞興亡史

我們舊金山的辦公室就在推特總部附近,我在舊金山出差時,會和同事在漫長的一天後,爬到屋頂一邊喝IPA啤酒一邊瞭望近在咫尺的推特大樓。

眾所皆知地,雖然推特當年是以第二大社群網路——當然不包含中國——的身份上市,這幾年來表現與臉書卻是分道揚鑣,隨著臉書的股價和市值不斷創新高,推特卻震盪走低。這對冤家的比較,也月經文般地不斷在主流媒體出現。

但我個人卻反而常常拿推特和另一間乍看之下不相干的公司做比較:老字號半導體大廠恩威迪亞(nVidia)。

2016/1/1~2017/8/7的推特和恩威迪亞股價走勢比價(擷取自Google Finance)
2016/1/1~2017/8/7的推特和恩威迪亞股價走勢比價(擷取自Google Finance)

2016/1/1~2017/8/7的推特和恩威迪亞股價走勢比價(擷取自Google Finance)

上圖是2016年初以來兩家公司的相對股價走勢,可以看到推特震盪不已,現在股價比2016年初跌了約三成,而恩威迪亞反而漲超過300%,股價翻為四倍有餘。相較之下老是被拿來和推特比的臉書,在同期漲幅「僅為」64%。

「但拿推特跟恩威迪亞比沒有意義啊?一個是傳統半導體產業,另一個是現代的社群網路,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都完全不同啊!」

實際上的狀況可能跟一般人上面這樣的直覺反應不同,就算不到要下「恩威迪亞正在宰殺推特」這樣的煽動的點擊誘餌標題的程度,華爾街如果有分析師在估值模型中把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定義了一個負的相關係數,我也不會太訝異。

我們知道臉書和推特這兩家社群網路公司的營收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廣告,由於廣告主的目標是要接觸到終端消費者,因此臉書和推特使用者的身份真實與否,對廣告主來說非常重要。

7dd43_facebook-soldier-600.jpg
7dd43_facebook-soldier-600.jpg

。(facebook-soldier)

臉書從創立之初就非常強調一個使用者單一帳號,鼓勵使用真名,並且透過朋友間的互動確認身份的真實性,如果演算法偵測到有任何異常,就會立刻進行停權。這種「寧願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個」的作法,也使得臉書使用者偶爾就會出現莫名其妙被停權的狀況,氣得三字經滿天飛,甚至出現陰謀論。但反過來說這種堅持也讓臉書對廣告客戶來說的使用者價值水漲船高,儘管最近開始有一些異議認為即使臉書使用者為真,廣告還是沒有效益。

推特則本質上是多重帳戶的,使用者想開多少帳戶就可以開多少帳戶,唯一的限制是每一個電子郵件帳號只能開一個。推特的ID本質上也是跟網路時代早期相同,愛取啥就可以取啥。換句話說,推特在本質上並非以個人(消費者)為基本單位,而是以電子郵件,所以和臉書比起來一個帳戶對於廣告客戶的價值就低多了。

推特比起臉書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眾所皆知推特能夠高速成長的理由之一,是將貼文限制在140個符號字母。後來雖然也開始提供圖片或者動畫張貼服務,但推特的核心一直都在於這個極簡主義的哲學。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極簡哲學讓推特遠比臉書更容易受到廣告詐騙的污染。今年一月推特就被報導,說在其社群網路中有幾個族群是由假帳號所組成的,其中一個被發掘的就有高達三十五萬個假帳戶。當然推特也有偵測假帳戶的演算法和停權機制,但是其140個字母的極簡哲學,不只讓有心人用演算法製造假留言變得容易,也讓推特持續分析貼文來驗證帳戶真實性變得困難。

而大量製造假留言以及因此抓不到的假帳戶的,靠的正是日新月異的自然語言合成演算法,以及其背後的機器學習——這樣子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我說推特和恩威迪亞的股價很合理地應該有一定的負相關性,因為如果恩威迪亞的股價漲越多,表示機器學習的應用繼續被看漲,進一步代表推特上的假帳戶和假流量會增加,也會讓廣告主對於推特越來越失去信心和興趣,最終造成營收的成長不如預期或甚至衰退,而導致股價繼續盤旋下跌。

「那臉書難道就不受影響嗎?」

當然在由機器學習驅動的廣告詐騙面前,臉書也不可能免疫。不過就像剛剛我們說的,臉書從創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單一帳號以及真實身份,長久累積下來的資料,讓這些既有帳戶帶進來的新帳戶,都可以透過歷史互動資料和新互動資料去確認帳戶的真實性。另外,臉書是多媒體的社群網站,使用者上傳的多半是圖片、影片和文字的混合,和單純文字為主的推特比起來,要用機器人(bot)假造文章和互動比較困難,也比較容易被糾察隊演算法逮到。

「所以推特該怎麼辦?怎樣才能逆轉局勢?」加入我們公司一年多,一直衝勁十足地挖掘著新創的年輕同事,手拿著啤酒一邊看著推特的總部一邊問我。

推特現在的市值為$12B左右,根據其最新一季財報,每月活躍使用者數為三億三千萬人左右,如果不考慮使用者數成長和假帳號的話,一個使用者的價值約為$36——這恐怕也就是整個推特的股價正在講的故事了,因為如果考慮到一個消費者每年平均消費金額,然後估計這些金額中品牌投入的行銷和促銷預算為10%或者20%的話,一個使用者不到四十美元的價值是非常低的。這表示市場對於推特本身已經沒有長期成長的期許,其公司價值幾乎就是現有資產(活躍使用者)所能轉換出來的價值,一人四十美元。

如果推特作為一個獨立公司,已經沒有成長的期許的話,那麼以它目前獲利仍然困難的狀況,加上機器人詐騙演算法的幅度和頻度隨著機器學習的普及持續上升,要期待它產生穩定的自由現金流是很難的。

剩下的一個可能的發展自然就是併購了。但以$12B上市公司市值,又是知名品牌,買家可能得溢價50%到80%才有可能併購成功,也就是可能得花上總額$20B。目前檯面上有足夠現金可以進行這樣的併購,又不影響到自己的財務穩定的公司,又多半有財務以外的疑慮。

可能出手的軟體公司中,臉書併購推特是幾乎不可能的,立刻就會受到反壟斷調查。谷歌併推特仍然可能,不過已經罰谷歌罰上癮的歐盟可能會出來攪局,所以到底值不值得冒這個險也很難說。中國的阿里、百度和騰訊都有足夠實力也有誘因併購推特,但是美國政府很有可能以保護美國消費者隱私、甚至是國家安全為由出面阻擋,特別是當川普總統根本就是以推特治國的狀況下。

結果論來說,這齣推特與恩威迪亞此消彼長的興亡史,可能還得演上一段時間,作為觀眾的我們,也就只能好好欣賞。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相關報導
陳昭南專欄:推特革命挑戰中國暴政,統獨公投突破外交困境
觀點投書:民意新機制 看臉書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