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宏專欄】全世界都在看 關乎全球何去何從的「2024台灣大選」民進黨開跑了!

深入研究台灣選舉而且預測極準確旳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教授,在他的FB寫下新的觀察:

「去年縣市長選舉慘敗後,執政的民進黨支持率雖然一度下滑,但自1月賴清德副總統兼任黨主席以來,民進黨的支持已經反彈回升。3月的各家民調皆顯示,賴清德的支持率全面領先國民黨的潛在參選人,台灣的選舉觀察家們已經不再認為國民黨具備優勢。曾經盛行一時的”疑美論”可能也會因此逐漸消弭」。此外,小笠原欣幸教授還補了一槍:

「目前雖然尚無可靠的民調來了解蔡英文和馬英九的出訪影響性,但預料不至於改變3月時的競爭格局。以旁觀的立場來看,在國民黨仍然無法確定候選人之下,賴清德已經搶佔了總統選戰的先機。」

這是已經獲得提名為「2024總統候選人」的賴清德副總統兼黨主席所得到的首篇來自國外的選舉預測。陸續出現的民調,領先幅度不等,值得注意的是「看好」賴清德當選下任總統的受訪者已經超過半數。

相對的,其他黨派的候選人,國民黨還推不出來。民眾黨推出前任台北市長柯文哲,他志不在當選,而是為他的黨派生存空間找出路,目標是輔選自己的立法委員。還有其他宣稱要參選的人士,是否可以撐到正式選戰登記?還要觀察。

這將是一場十分特別的選戰,主要候選人三組之局應該沒有意外。不過這也不是未來觀察重點,民進黨這麼早就推出賴清德為總統候選人的目的,極為明顯,就是要在選戰正式投票前,全力以赴拼民調支持度穩定超過百分之50。

意思是,如果達到這個目標,那麼,這場選舉最後將是在拼投票率與得票數。而賴淸德的挑戰將是,他領導的民進黨總統得票數能否再創新高,超過2020年的817萬0231(57.13%),及投票率74.9%。當年總統副總統選舉人人數為1931萬1105人。2024年的選民數應該上下相差不多,他是否能夠拿到總選舉人數的一半,也就是超過965萬?這是個超高難度的挑戰。

換句話說,賴清德打的是一場「自己挑戰自己」的選戰,任務並不容易。他主要的選戰目標,是如何讓支持他的選民將這場選戰「當成自己的事」來力拼。他見識過1980年代「黨外時代」的選舉,也經歷過2000年那場總統大選,當時的社會氣氛就是支持者把選舉當成自己的事,互相扶持、鼓勵,熱情、責任感、危機意識起了作用力,那已經不只是候選人自己在選,而是選民有一種「自己家人」在一起打拼的共同感,而創造了歷史。

目前賴清德的起手式是「會贏」的穩健宣告,有理有據,有法有度,但是在情感上,還沒有提出有溫度的「激勵人心」可依目標。

這次選戰不同於以往,最重要的是,台灣議題已經100%國際化,也就是説,兩岸問題已經不再單獨存在,而是被包含在國際格局之中,賴清德在接受民進黨提名時說「台灣社會並沒有統獨問題」而這場選舉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是一種來自國際大局視野的「社會力分析」。

2020以來,經過中國新冠肺炎病毒侵襲全球,再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役尚未結束,美歐日與中國關係持續惡化,超級獨裁者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經濟危機重重。台灣海峽每年經過的飛機及船隻,佔全球經濟GDP超過50%,台灣製造晶片佔全球70%。因此台灣若受侵犯,等於全球受害。單單這些事實,今天的台灣已經是「世界的台灣」,「兩岸」這個概念已經極小化,成為事務性項目,不能承載全球對台灣的期待與見解。

而民主國家正在調整對台政策,也連帶動搖了他們對中關係的多年基盤。在賴清德的選戰中,未來台灣外交空間的擴展程度,將史無前例的成為「可以好好想像」的目標。而賴清德將以何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告知台灣人,這不只是可以想像,而是「可以達成的真實」?

過去幾次的總統選舉,都流傳一種説法,各黨候選人一定要去美國「面試」。2024年的選舉,這個說法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美國的重要政治領袖都陸續出現在台灣,主動安排與賴清德見面,他們到台灣並没有意願要見其他黨派候選人。其他黨派候選人去了美國,也未必有「面試」的機會。

但是,賴清德還是必須有一場國際之旅,類似安倍晉三當年的「地球儀外交」,站到世界舞台,重新定位台灣(redefine Taiwan),也類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為了「烏克蘭重生」一次次的出國見証,留下不朽歷史敍事(historic narrative),因為許多民主國家需要這樣的「福爾摩沙台灣來了(Formosa Taiwan is coming to town)的意像。賴淸德必須有我來、我看見、我貢獻(I came, I saw, I contributed)的歷史完成。

他在2020年以副總統當選人身份訪美時,在美國國會甘迺迪廳演講時就表達了Taiwan can help 的國際參與理念。現在美國與其他國家政治領袖更想知道,台灣將如何「有利有義」於這個世界。

在馬克宏總統對台灣議題失言之後,整個法國掀起台灣熱,台灣駐法大使吳志中,因「馬克宏風波」而受邀上法國節目,他透過臉書發表感想「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全法國都在討論台灣!所有輿論一面倒都在支持台灣!這是一個很強大的力量!我真的說台灣從來沒有獲得如此強大的曝光度與支持!」。發燒的其實不只法國,美日英德都一樣,賴清德必須規劃行程去這些國家告訴他們「為什麼台灣重要(why Taiwan matters)」,讓他們聽到台灣未來總統強而有力的正義聲音。

從這樣的全球格局,賴清德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力及想像力,感受到「重新投資建設台灣」的緊迫感。台灣的全境國土必須大大改變規劃,以世界級(think big)的格局思考,並引進國際的資本、設計、工程拉升台灣本土的戰略性智慧化思維(act smart)。

「全球思考,在地行動」與「在地思考,全球行動」混合在一起,一種既是global/ local,也是local/global 的互相拉抬。如果說公元1400年人類曾經風雲際會在西方義大利,合譜了「文藝復興」,600年後,台灣已經有足夠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創新一次在東方興起具高科技力,新的文明運動(過去30年中國本來有機會,但是習近平毀掉了這個可能)。

這次賴清德選戰,應該是如何將台灣置於世界中心總體目標的第一場「說明會」。同時也是「賴清德對賴清德」的自我蛻變,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他心中信仰的價值同行,一場「千里苦行」。他要以前總統李登輝為師,不斷日日新又日新,自強不息。

他的競選團隊必須完全理解,要有反省力,因為橫在眼前的是任重而道遠,怎可以不弘毅?不苦心志?不勞筋骨?不餓體膚?必須不停歇的「增益其所不能」,廣求海內外跨領域跨黨派英才。選戰是一時的,治國才是永遠。

台灣社會不只沒有統獨問題,往後治國更不應有藍綠白黃問題,賴清德團隊要想好,這應該是一場「正面選戰」,不要用負面情緒去批評對手,力求做到「友直,友諒,友多聞」。因為未來賴清德要當「全民的總統」,要當「大和解的领袖」他的執政要讓全民及所有的反對黨派都一樣忠誠於台灣斯土斯民。

民進黨上上下下,要時時謹記,這場大時代的台灣選戰,關乎全球何去何從,何其有幸,讓全世界睜大眼睛看著這個小島的物語。不是只有小笠原欣幸先生來到台灣,全球主要媒體與CNN一樣,全部都要「Go There】(CNN的形象廣告詞)去台灣!